理论教育 中华美学精神转化为中华美育精神 – 抚州学刊

中华美学精神转化为中华美育精神 – 抚州学刊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育与艺术教育中,中华美学精神必然要转化和落实为中华美育精神。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美育精神的母体,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落脚点;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凝结,中华美育精神在中华美学精神传播传承的实践中具体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中华美学精神转化为中华美育精神 – 抚州学刊

在美育与艺术教育中,中华美学精神必然要转化和落实为中华美育精神。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美育精神的母体,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落脚点;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凝结,中华美育精神在中华美学精神传播传承的实践中具体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美学精神“三个讲求”的阐释,中华美育精神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在哲学思维层面上要做到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人要通过美的创造抒发情志;美育的中心目标是人,是考察人的整体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外在要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内在意境深远、形神兼备;要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方美学也同样强调的“知、情、意”之外特别加上了“行”,是吸纳了“知行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即强调美学和美育的实践品格,要“扎根时代生活”,把美育与时俱进地普及渗透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使中华美学精神融入当代中华美育的实践之中,落实并转化为中华美育精神,要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来,到中国现当代文化中去;要注重中国与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互鉴共生、和谐共存;要注重发掘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并涵养中国社会对其的审美情感。美育要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复兴中华传统“诗教”“乐教”中的优秀美学精神和教育方法;由“审美”进阶至“立美”,引导建立美之人格,凸显美育作为一种“成为人的教育”的核心价值;由“立美”进阶至“创美”,激发个体艺术创造潜力,助力创新型社会建设。对公共艺术教育始终要坚定以美育人立场,追求艺术之美,而非艺术之术;要坚守中华传统美学立场,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涵养艺术道德;要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气派。(www.daowen.com)

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的美育体系,中华美学精神再启蒙具有时代的针对性。要回到中华美学精神的本位,实践中华美育,即回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感性与理性、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从审美出发,最终回到审美,回到人格的健全上,将美与艺术作为一种生存态度。当前,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不能陷入“知识化陷阱”,不能单纯以课程、以教材等知识化手段践行学校美育,而要提倡多元美育,在多种艺术实践、审美体验中明确美育“成人”的目标,充分发挥美育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特殊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