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代艺术教育确立价值导向

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代艺术教育确立价值导向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美学精神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而深远地发挥着以美育人的作用,其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价值导向,引领国人寻美(发现美)、审美(观照美)、立美、创美。中华文化历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华美学精神的美境高趣亦当汲取多元文化养分,这是实现中华之文化底蕴与世界之文化多样性兼容并蓄,实现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既有“中国气派”又有“世界格局”,实现中西方文化共同驱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代艺术教育确立价值导向

中华美学精神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而深远地发挥着以美育人的作用,其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价值导向,引领国人寻美(发现美)、审美(观照美)、立美(塑造美之人格)、创美(创造美之人生和美之世界)。

首先,要转变思维理念。近代以来的中国一度出现对本民族文化矫枉过正,以至于“文化泛西化”的倾向。尤其是20世纪以来,大量西方学术思想被引入中国,学界一度“唯西是瞻、以西释中”。尽管今天中国强调文化自信,但是西学盛行之风仍不减。在美学、艺术学研究领域,大量西方学术理论被翻译过来,西方话语体系颇为强势,而我们对于中华美学思想、中国艺术学资源的发掘、整理、阐释、创新都不够到位。加之西学的影响日甚,强行注入中华文化基因之中后,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被解构,被曲解为“转基因”,严重制约了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是一座亟待开采的富矿,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能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推动文艺精品生产,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有民族特色、有文脉传承的丰富素材

其次,要注重情感感发。中华美学精神一贯注重融理于情、会通美善、寓教于乐等,注重诗化的抒情言志,注重在审美感兴中涵养人生情致。美育和艺术教育除了提供专业艺术技能培训之外,更重要的使命在于以美化育人生,以艺术丰富人生。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应更加注重把审美能力作为一种个体的文化资本,培养美感素养,并把艺术融入人生经验,为人生开辟艺术的天地,以此为个体建构真善美全面发展的生活与生命,为社会审美水平的提升和迈入审美化社会提供动力。这有助于扩大艺术世界,使之与生活本身融为一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经验,增强审美的认识生活和组织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塑造“完全之人”,通过艺术与审美的途径提升人的精神。(www.daowen.com)

再次,要保持包容开放。当代世界处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跨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世界化、世界文化多样化,推动民族文化艺术转型发展,推动民族审美文化超越式发展。纵观西方艺术演变的历程,可以发现,其间不乏受到中华美学的影响,足见中华美学精神自古以来就有着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于整个人类审美思维都起到启悟作用。今天,美育与艺术教育中的中华美学精神更不应该被“符号化”“元素化”“扁平化”,要秉持包容胸襟和开放姿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中华文化历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华美学精神的美境高趣亦当汲取多元文化养分,这是实现中华之文化底蕴与世界之文化多样性兼容并蓄,实现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既有“中国气派”又有“世界格局”,实现中西方文化共同驱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