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抚州学刊2021:传扬老黄牛精神的文化研究

抚州学刊2021:传扬老黄牛精神的文化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黄牛”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稳扎稳打、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是华夏儿女世代沿袭的宝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锤炼艰苦奋斗的意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肩负起历史使命,迎接更光明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抚州学刊2021:传扬老黄牛精神的文化研究

“老黄牛”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稳扎稳打、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是华夏儿女世代沿袭的宝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锤炼艰苦奋斗的意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肩负起历史使命,迎接更光明的未来。这为无数奋斗在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投身于乡村文化振兴理论研究及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青年人指明了方向。

青年在落实和推进文化强国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学习和发扬不怕苦、肯吃苦的牛劲儿、牛力,将“不用扬鞭自奋蹄”作为自我勉励。首先,青年要善于精心呵护乡村之淳朴。在新奇思维和别样视角的融入过程中要坚守村民朴实、真实、诚实的优良品质,在新鲜事物和外来人群的接触过程中坚守乡土礼仪、礼节和礼俗的优良传统,实现在保持村民本色与坚守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兼容并蓄。其次,青年要勇于以执着的态度检验乡村文化振兴之实质成效。一方面,监督测评体系构建。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为评估主体,以村民体验反馈为核心参考,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主要标准,以对国家省市县乡文化政策逐层落实的质量和推进的速度为评估重点,以乡村文化发展的特色化、本真性、先进性、开创性为重点考量,进而建构多维、立体、动态、可持续的监督测评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问题反馈意识和优化处理机制。基于评估监督体系折射的现实问题,及时发挥专家智库力量、听取民心民意呼声、借鉴古今中外乡村文化发展经验,探寻乡村文化振兴在“三牛精神”指引下的新出路。要不断探索以青年为中坚力量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模式和经验,动态的总结和归纳乡村文化振兴的失败案例和经验教训,为日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试错和规避风险。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中,青年一代要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于稳中求变,变中求进,进中求新。为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汇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之奋斗合力,为圆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函牛之鼎,气冲斗牛”之奋斗魄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注释】

[1]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双循环格局下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1YJA760049)阶段性成果。

[2]齐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思,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研究生

[3]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R].2018.

[4][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M].刘怀玉,等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3.

[5]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8-69.

[6][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M].刘怀玉,等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3.

[7]萧子扬,陈艺华,吴若琼.“缺席”和“回归”:新时代我国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J].青年探索,2019(3):15-27.

[8]刘国华.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文化振兴:新时代乡村治理思考[J].甘肃农业,2018(2):17-20.(www.daowen.com)

[9]曾东霞.青年反哺与回归:破解乡村振兴短板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8):83-88.

[10]王春光.超越城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39.

[11]曾东霞.青年反哺与回归:破解乡村振兴短板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8):83-88.

[12]李庆真.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解析乡村青年知识分子“公”之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45-50.

[13]杨忍,文琦,王成,杜国明,李伯华,曲衍波,李红波,许家伟,贺艳华,马利邦,李智,乔陆印,曹智,戈大专,屠爽爽,陈秧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4):890-910.

[14]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J].人文杂志,2010,(5):98,96.

[15]谭德礼,易刚明.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2):42-47.

[16]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84-190,377-380.

[17]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8]黄运丽.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