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源立足,明确保护目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资源立足,明确保护目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宣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与措施。数量众多,保护力度也相对较大,每个村落给予300万元保护扶持,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我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基本得到保护,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开始进入复苏期。

资源立足,明确保护目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美丽乡村,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相关政策法规

2012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文化部(后改为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任务、目标、措施、监督管理等做出明确指示。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要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宣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2021年4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应当坚持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www.daowen.com)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要准确把握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的基本内涵,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与措施。

2022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在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方面,要继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2012—2022年,我国公布了782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将其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众多,保护力度也相对较大,每个村落给予300万元保护扶持,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我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基本得到保护,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开始进入复苏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