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后现代主义的消解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后现代主义的消解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早期德国文化研究,由于难以解决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使人们求助于各种文化哲学的思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稳定期,个人—文化—社会的关系成为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在不断发展,逐渐演化为商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消除了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鸿沟[14]。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后现代主义的消解

纵观文化理论发展,人类学社会学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总体可以归纳为四大角度。

1.文化作为背景和语境

“文化”被认为属于人类独有的,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认为:“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都可以被认为属于文化领域。狭义的文化产生于人类行动,又独立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9]。因此,广义文化可看作是人与自然相区分的标志,是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狭义文化更倾向于将其融入文学和美学分析之中,通过要素解构阐释独特的功能意义。

2.文化体现了社会化的过程

文化被纳入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的研究之中,体现了社会化的过程。文化理论研究是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文化自然被纳入对社会的分析之中。文化研究的社会化特征与研究者所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得较早的英法,从泰勒的进化论到博厄斯的决定论,都反映了文化的社会化倾向。而早期德国文化研究,由于难以解决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使人们求助于各种文化哲学的思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稳定期,个人—文化—社会的关系成为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建立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文化系统,用一系列社会学概念分析文化、制度、规范和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10]。(www.daowen.com)

3.文化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

文化被作为特殊阶级和政治利益的反映来分析,意识形态和霸权曾经是早期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文化研究成为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和完善制度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问题为旗帜,着手解决现实社会变革和发展问题。在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提出,“文化是一种附属性的上层建筑,文化是一种支配性意识形态”。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提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霸权式信仰成为居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主题[11]

4.文化被作为商业化的表现形式

历史上曾有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分,而后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争议逐渐消失,最终倾向于对于大众文化的探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在不断发展,逐渐演化为商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19世纪的法国产生了“高雅文化”(或称为精英文化)和“低俗文化”(或称为大众文化),社会赋予高雅文化以更高的价值[12]。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文化相关理论发展经历了诞生、发展和基本成型三个时期,并造就了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学派和美国文化产业学派[13]。随着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消除了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鸿沟[14]。在当今社会,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大众文化已被民众广泛接受,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引领了大众消费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