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的研究经历了18—19世纪的近代文化研究发端,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文化理论分化。
18—19世纪的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以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为代表的文化进化论、以博厄斯(Franz Boas)为代表的文化决定论,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则在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被认为是近代文化研究的发端。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引起人们对于文化问题的重视。在19世纪,实证主义思想延展到社会科学领域,人类学家试图通过客观方法解决人类社会多样性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形成了两大理论派系:一个是以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为代表的“文化进化论”派系,另一个是以博厄斯为代表的“文化决定论”派系[7]。“文化进化论”提倡运用文化演进的普遍规律来解释文化现象。“文化决定论”提出以特殊的文化情境来理解文化的理论框架。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学对文化社会学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试图让文化在社会生活调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维护中产生积极自主的角色。(www.daowen.com)
20世纪50年代之后,文化理论分化共存,产生了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文化思潮。结构主义的特色是探寻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模式,尤其是用语言中的结构和模式来解释文化现象,其影响拓展到社会科学、文学批评、历史学乃至哲学等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旨在对抗现代主义的文化精英主义的思想观念,意指因支持大众文化而导致的现代主义的衰微[8],推动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的来临。二战后,女性主义独立成为一种波及所有人文学科门类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思潮,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