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块字的汉字,其间架结构笔画的巧妙配合使其更具高度的美感。笔者曾拜访汉学家白乐桑。白乐桑说,在法国,有完全不认识汉字的家庭主妇买来他所编撰的汉字教学课本作为刺绣纹样图册,可见,汉字的表形之美使它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占据了独特的优势。17世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托马斯·霍尔曼在游记中写道:“最可怕的是,他们不使用字母,他们用一种符号或者象形文字来表达一切。这种象形文字还往往拥有两到三种意思,甚至有时候可以一个字组成一个句子。”[22]这成为跨文化交流语境下,西方世界对中国这一神秘古老的东方大国最早的认识汉字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最显著的标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概念,在语言层面由多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构成,但是在文字层面,自秦代“书同文”以来,汉字就成为中华民族唯一广泛使用的文字。在当代国际交往语境中,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深层动因。因此,有效的汉字文化国际传播,一方面为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提供了形象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使其在和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主动实现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人际传播。前文提到的“字为体 书为舆”展览,展品大多为生活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家以汉字为主题或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一个异质文化的环境中,对自己根性文化的自觉思考所达成的文化身份认同或反思,能够帮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表达方式,此时,汉字无疑成为一种重要寄托。
汉字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方法实现对象化传播,有很多品牌项目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推进这一工作。例如,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汉字”展览,梳理和介绍汉字发展的源流变化,并通过国际巡展完成汉字文化的交流传播。泰山汉字记忆空间展览的展品则以泰山摩崖石刻拓片为主,也在进行着国际交流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尝试汉字文化与创意设计的跨界融合,通过创意设计提炼和放大汉字的美学价值和视觉性,以汉字为创意设计提供文化内涵支撑、素材来源和灵感来源。
“汉字之美”获奖作品《“家”茶》,作者郭冰奇[23](www.daowen.com)
“汉字之美”获奖作品《堂字落地灯》,作者靖德森[24]
通过汉字传播实现国家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汉字文化共同体的几个国家:日本、韩国、越南。虽然汉字已经不再是这三个亚洲国家所使用的官方文字,但这些国家都共享着由汉字主宰或参与的历史。汉字更容易成为与这些国家完成文化沟通的触发点。事实上,日本有很多设计师将汉字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尝试着与汉字相关的设计,这些作品同样折射出汉字视觉化的巨大潜力。“汉字之美”获奖作品在日本福冈太宰府天满宫博物馆展出时,日本观众表示对于自己所熟悉的汉字得到设计师的再造和重组感到震惊,也觉得作品很有趣,很有启发性。天满宫博物馆同时展出武则天时期遣唐使带回的一卷国书,其中有很多武则天时期文字改革中的异体字,也与“汉字之美”系列作品形成了某种互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