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文化形式独特、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书院文化的“德”,理学文化的“廉”,贤母文化的“忠”,义门陈文化的“义”,杏林文化的“仁”等。
1.民俗旅游文化
《尚书·禹贡》载:“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这成为九江的最早称谓的来源。九江即“众水汇集的地方,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之地。九江市地处赣、皖、鄂、湘结合部,主要方言有赣语、江淮官话和客家话等,依江靠湖、物产丰富造就了其独特的饮食特色,各大菜系在此交会,饮食业发达,九江菜独具特色。九江宗教历史源远流长,教派门类完备,文化特色鲜明,在长江流域文化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九江戏曲有采茶戏、文曲戏、弹腔、青阳腔和黄梅戏,主要特产有庐山三石、武宁棍子鱼、庐山云雾茶、湖口豆豉、九江茶饼、修水哨子、瑞昌山药等,[4]以上特点构成了九江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九江境内拥有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浪井等人文景观,以及石钟山、鞋山、落星墩等自然景观,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悠久的旅游文化。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描写了浔阳楼周围景色,《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使浔阳楼闻名天下,成为江南十大名楼之一。[5]庐山具有极高旅游观赏价值,被称为田园诗、山水文学和纪游文学的孕育地。陶渊明通过描绘庐山清奇秀丽风光开创了田园诗风;顾恺之以庐山为题材创作了意境高远的绘画;谢灵运通过创作大量山水诗歌增强了庐山的知名度,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崭新的境界;徐霞客在游记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庐山山水胜景;等等。历代名人通过诗词歌赋为庐山成为“世界遗产”积淀了文化宝藏,众多游记文章将九江美景尽收其中,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
2.园林建筑文化
九江人杰地灵,是陶渊明、黄庭坚、陶侃等历史名人的故里,白居易和周敦颐等人在此留下了深厚的历史足迹,写下了《题浔阳楼》《琵琶行》等不朽名篇,成就了烟水亭、琵琶亭等一系列人文建筑景观。[6]园林景观与建筑文化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九江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建筑文化。唐代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乐天赞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其庐山草堂堪称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7]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规划莲谷和长冲河两岸“强行租借地”时,在长冲河中段两岸设计了林赛公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国家公园的雏形。至今保存完好的近千栋别墅彰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这些构成了九江独具色彩的园林建筑文化。
3.杏林贤母文化(www.daowen.com)
杏林文化以庐山杏林园为象征,以杏林精神的价值取向为理念反映,通过董奉在庐山所创杏林园的典故告诉人们,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医生应是德艺双馨守护健康的使者。董奉为后世医家树立了“医乃仁术”的楷模,为历代医家所尊崇。“杏林春暖”“敷浴治疠”等历史典故体现了董奉对百姓的天良善意,以及对自然疗法、环境调适与心理调适的妙用;受治百姓把董奉供为消灾救命的“活神仙”。[8]“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的理念。一千多年来,杏林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我们可从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中把握杏林文化“仁”的内涵,改善医德医风,加强医生道德素质教育,丰富浔阳文化体系。位于九江的中华贤母文化园已被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中华贤母文化教育基地”等称号。贤母文化是历史赐予九江的文化瑰宝,古代四大贤母有两位与九江有关。当前,九江通过深入挖掘丰富的贤母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中华贤母园文化载体,推动贤母文化传播。我们深入挖掘贤母文化“忠”的内涵,从这些典故中受到启发,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做到古为今用。
4.书院理学文化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其天理是道德神学,是儒家神权和王权合法性的依据,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周敦颐、朱熹的哲学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精神的东西。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和代表人物朱熹都曾在九江任职,主办了白鹿洞书院和濂溪书院,在九江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浔阳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年间,理学鼻祖周敦颐通过《爱莲说》《拙赋》开创了理学文化先河,表达了清廉思想。1988年1月13日,白鹿洞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书院是当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场所,其德育思想中既蕴含着修身教育、人伦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的德育内容,也包含着因材施教、榜样示范、知行结合的德育方法。朱熹重视白鹿洞书院建设,对书院教学目的、学习内容和训练纲目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通过订立《白鹿洞书院学规》把世界观与政治要求、教育方向及学习途径结合起来,纠正了“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的官学学风。这一学规是大学教育的雏形,形成了完整的古代教育理论,包含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措施,对封建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朱熹学说和白鹿洞教规遍布国内书院,在东亚各国影响深远,日、韩等国多次派人参观白鹿洞书院,对中外文化交流史作出了贡献。自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中国书院论坛》,促进了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发展。[10]
5.红色文化
九江全市90%以上乡镇属革命老区,比如修水、都昌、德安等。[11]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叶剑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九江留下了红色印记,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25年7月,九江建立地方党组织,是继安源、南昌后江西第三个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城市。[12]1927年3月15日,九江正式收回英租界。1927年7月中下旬,叶挺等人曾在九江酝酿八一南昌起义。据统计,中国革命斗争中有名可考的九江籍烈士达16581人。[13]九江有一个“九八抗洪精神”广场,成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重要红色文化地标。近年来,全市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党史教育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内涵,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