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抚州学刊:客家围龙屋的转变与多样的行动主体

抚州学刊:客家围龙屋的转变与多样的行动主体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合而为一的客家围龙屋,实现向旅游景点的转变,同一幢房子由于时代背景和行为主体的不同,在各方面发生了变化。宗族被创造、被利用,或者可以说是“后宗族”,进入了一个后宗族时代,需要我们用新的视野和理论进行关照。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不同的行动者包括围龙屋的主人、政府、知识分子、外界投资者等的介入,打破了原先同质性的场域,产生了不同的场,每个场的行动主体按照各自的行为逻辑进行活动。

抚州学刊:客家围龙屋的转变与多样的行动主体

当前,客家围龙屋的经营实践,反映客家人对于自身族群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一种客家文化的自觉行动,也是对于社会变迁的主动选择和积极回应,而非消极被动的“刺激—反应”。事实说明:传统在“现代性”的外衣下继续作用,甚至在许多层面强大和复兴。在围龙屋出现的人其实具有不同的文化逻辑,所以全球化把人群带到一个地方景点时,我们不必也不可能用同一个文化逻辑说明这个场域所发生的事情。

作为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合而为一的客家围龙屋,实现向旅游景点的转变,同一幢房子由于时代背景和行为主体的不同,在各方面发生了变化。尽管宗族的符号仍然被利用或操弄,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有了新的变化。例如,本文所研究的广东梅州丙村温姓宗族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宗族了,现在的宗族权力已不全是来自宗族内部,诸如作为“他者”的学者的“进入”,以及新的宗族领袖因为主导旅游开发而权力上涨,身份被重视。作为宗族象征的围龙屋,由于现代经营的需要而被“文化加值”,被赋予了一些其他元素。宗族被创造、被利用,或者可以说是“后宗族”,进入了一个后宗族时代,需要我们用新的视野和理论进行关照。(www.daowen.com)

对于粤东客家文化物化象征的围龙屋进行开发利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客家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同时也是客家文化在全球化脉络下求利、谋发展的新动向,体现了客家人以文化的优势为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地方文化的经营。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不同的行动者包括围龙屋的主人、政府、知识分子、外界投资者等的介入,打破了原先同质性的场域,产生了不同的场,每个场的行动主体按照各自的行为逻辑进行活动。这种场内场外各种力量的关系和博弈,以及经营过程的推进,使社会文化和社区面貌不断发生变化,促使族群与文化认同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