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社会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变,推动文化需求持续扩容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日趋繁荣。一是文化消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全面提高现代文明素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精神需求不断升级,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成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上海创图公共文化和休闲联合实验室的数据显示,51.7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38.7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属于生活必需品,跟衣食住行一样重要”。[4]2015—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随着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加而增加(如图3所示),居民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意愿逐步提升。随着文化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文化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促进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二是技术赋能文化消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文化消费场景以及文化内容生产营销模式的创新。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AR/VR、高清特效和全息影像技术等新技术,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步伐,推动文化创意和科技魅力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形成,满足消费者体验式、沉浸式、交互式和场景化的消费需求。海量数据、智能算法推动针对消费者多元需求的文化内容生产和营销,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诉求。三是文化消费品质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服务的品质及创意要求也随着提高,相应地推动供给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国潮”文化消费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文创、国漫、综艺、电影等领域掀起“国潮”文化消费风,标志着“Z世代”人群对于传统文化创意转化、品质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推崇,“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传统以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时代是传统文化、现代理念、先进技术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也是个性宣扬、文化表达、潮流风范激荡的时代。消费“国潮”文化产品会推动“后浪”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持续调整和优化,从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型世界工厂,向依靠创意输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设计生产创意型和高品质国货来占领市场转变,中国制造正在向着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进发,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www.daowen.com)
图3 2015—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