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抚州学刊. 2021: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成果

抚州学刊. 2021: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来源。不论城市、乡村,都脱离不了文化上的在地性。例如,处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提及这个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派文化,但上海关于文化工作的排序是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把江南文化置于海派文化前面,是因为遍及当地城乡的江南文化是上海海派文化的根。特色文化的乡村版,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

抚州学刊. 2021: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成果

乡土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城市文化资源,比如山西平遥的商业文化、甘肃玉门的工业文化,都是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黄河流域的居民,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就生活在这样的特色文化之中。

一个区域的城乡有着同一种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方言是特色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城乡居民基本是一个口音。饮食也是城乡同此风味,兰州拉面、陕西羊肉泡馍、河南胡辣汤、山西刀削面、山东煎饼,都是当地城乡居民舌尖上的最爱。同时,建筑、非遗浓缩着地方的文化内核,是城市之根、乡土之魂。不论城市、乡村,都脱离不了文化上的在地性。地缘、人缘,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缘。例如,处在长江流域上海,提及这个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派文化,但上海关于文化工作的排序是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把江南文化置于海派文化前面,是因为遍及当地城乡的江南文化是上海海派文化的根。黄浦岸边大量的“洋楼”,当年有众多中国设计师,特别是海外学成归国的设计师,在参与设计时融入了中国江南文化的元素,石库门更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民居的合璧。

强调文化的在地性,并不是要混合城、乡的各自功能,模糊城乡的各自面貌。城市与乡村因功能、产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结构和生态。这两种文化反映了地域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审美需求。例如,人需要城市也需要自然,需要出走也需要归乡,需要入世也需要出世,需要儒家也需要道家。一个地方的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没有优劣之分。当地的特色文化,是前人在这方土地上的共同创造,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是今人共同的责任。当然,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城市就是城市,乡村就是乡村,是两种文化、两种风景,它们构成了地方文化发展的张力和生态,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天际线与地平线。特色文化,则是地方城乡文化的共同内涵和基因。(www.daowen.com)

特色文化的城市版,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片断式:它或是处于市区的某个街区,或是位于商场的某个门面,或是在街头巷尾的某个角度,或是在某个家庭。二是间歇式: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在市区接触特色文化产品,有时是在文化市场上,有时是在传统节日里,当然,也可能在当地特色餐饮中。三是潜在式:虽然市民接触特色文化是在局部空间或通过偶然的机会,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乡土情结,根深蒂固地深植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文化结构和功能,作用于市民的精神世界。在城市文化的池塘里,它是露出尖尖角的小荷。特色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要经过创意,这是城市与乡村的共同之处,而在城市版的特色文化中会表现得更突出。

特色文化的乡村版,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生态式:特色文化在很多乡村已经失去了鲜活性,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的改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从根本上削弱了特色文化(人类在前行中会有所收获也会有所失去,这是历史发展二律背反的规律)。但是,这里毕竟是传统文化的故乡,还有当初长出文化之树的土壤,也相对较多地保留了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还有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村民,因此,它是城里居民寻找“乡愁”的地方。二是持续式:人们可以在乡村的绿水青山和风土人情中,在不间断的精神时空中,体验特色文化。当然,这样的环境还需要修复和重建。三是生活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的种种生活细节中,融入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乡村农家乐相继迭代为乡村民宿,就是满足了游客对家居式体验特色文化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