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有关部委连续出台政策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住建部于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2021年8月出台《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这是我国在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近40年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专门印发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也是极具推动力的文件。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共同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相关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可以看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呈现出三个趋势。
1.隐性趋势:由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单体建筑和街区、村镇,发展到保护城市、乡村整体风貌和文化机理,最终关注的是作为城乡文化载体、文化符号的人。正如由保护单体珍稀树木到保护森林,伐木工人变为护林工人,这是一个逐步走向综合、深化的过程。
2.显性趋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同时从城、乡两个维度展开。以往评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城、乡分别进行,各有评价体系和标准,各有促进政策和相关项目。现在,城乡联动、双管齐下,城乡建设与文化建设关联度加强,城市与乡村成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www.daowen.com)
3.自觉推动趋势: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正好处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发展的结合点上。实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文化联动,这个话题已逐渐吸引学界和业界的关注,虽然还没有进入相关政策视野和项目计划,但这只是时间问题。老城的断壁残垣和乡村的老房旧屋,在这个文化自信的时代,让历史再一次聚光和凝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需要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形成同步性与协调性,二者唇齿相依,合之则双美,分之则两伤。
“日照一隅,亦是国宝。”过去被视为破旧的老城和落后的乡村,只有在重视文化的人的眼里,才能看到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吹响文化号角的时代,才能唤醒并集结起散落城乡的遗珍。目前,上述三个趋势的社会脉动和群众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增强文化自信,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三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文化愿望和当下文化生活受到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