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认知的刻板印象

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认知的刻板印象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表征的总体情况如下:以往对国家认同所进行的研究认为,国家认同包括认知维度、评价维度和情感维度。研究采用开放性问题考察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表征,得到与上述界定一致的结果。研究中,少数民族被试占绝大多数,所以会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比较关注。与其他民族青少年相比,蒙古族青少年比较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这与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关。

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认知的刻板印象

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表征的总体情况如下:

以往对国家认同所进行的研究认为,国家认同包括认知维度、评价维度和情感维度。其中认知成分包含关于国家的一系列知识和观念,包括自己国家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自己的国别和国家的地理知识)、自己国家的文化社会历史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人们对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格的了解和认同,如人们常说中国人一般具有勤劳、礼貌、讲道德、爱面子、重关系的性格特点。研究采用开放性问题考察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表征,得到与上述界定一致的结果。青少年对“中国的人文和资源”表征较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表征”较少,这跟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是吻合的。

具体到类属进行考察,青少年表征较多的是“中国的民族状况”,表征较少的是“国家标志物”。研究中,少数民族被试占绝大多数,所以会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比较关注。对国家的标志物表征较少是因为“国家的标志物”本来就属于历史文化或现代文化,而且内容也非常具体,所以统计起来就会比笼统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要少一些。

具体到码号进行考察,青少年对“地理”、“传统道德风范”、“人民生活质量”、“大熊猫”、“经济政策”、“外交表征”较少。学生一般都学过地理,对中国的地理知识也是了解的,对其表征较少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中国的地理知识没有被优先激活,并不代表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知识了解较少。对“传统道德风尚”的表征较少与社会发展有关,现代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关注少了,人们甚至不再重视道德了,但是道德风尚缺失或沦丧对社会发展的规范非常不利,因此,今后应对青少年加强道德风尚方面的教育。“人民生活质量”、“经济政策”和“外交”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交不多,所以也没有被较多地激活。

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表征的比较如下:(www.daowen.com)

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中国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状况”比较关注,尤其关注“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民族身份”;而汉族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关注,尤其关注“体育”。这与被试的生活环境是吻合的。

具体到类属进行考察时,发现藏族土家族青少年没有提到“大熊猫”,维吾尔族青少年没有提到“大熊猫”和“龙”,这表明藏族、维吾尔族和土家族青少年对国宝“大熊猫”的了解比较少,维吾尔族青少年对炎黄子孙的象征物“龙”的了解比较少;汉族青少年没有提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与其他民族相比,土家族、汉族和壮族青少年对中国的“历史事件”、“台湾问题”、“外交”比较关注,表明这几个民族的青少年对中国的政治比较敏感。蒙古族青少年对中国的“国民”、“环境问题”、“现代社会问题”、“现代教育”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关注较多,这与蒙古的地理位置等有关。维吾尔族和藏族青少年对“民族身份认知”和“少数民族状况”较为关注,这两个民族的青少年多次提到汉族的人口众多,这是以后的民族和谐共建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少数民族中,土家族青少年对少数民族状况的关注要少一些,因为恩施的土家族青少年与汉族的文化融合较紧密,较少能感觉到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与其他民族青少年相比,蒙古族青少年比较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这与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