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社会表征的焦点:刻板印象研究

中美社会表征的焦点:刻板印象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小学四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褒义词的出现频次显著高于贬义词的出现频次,其显著性水平p<0.001,而其他三个组的褒义词与贬义词的出现频次并无显著差异。表17-3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人社会表征按词类频次归类通过对表17-3的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在词类构成上差异不显著。

通过组织不同年龄青少年儿童进行焦点组讨论研究,选取武汉地区4个年龄段的班级,在这些班级中按座位随机组合的方式,每班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4~6人,其中4组以自然中国人身份,分别评价中国人、美国人及中国、美国,另外4组则扮演美国人,分别评价中国人、美国人及中国、美国,每次讨论时间均为30分钟。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尽量用形容词来评价对象,最后在提出的形容词中选出最合适的10个。这样焦点组讨论研究,总共收集到1033个形容词以及描述性的名词或者主谓结果的表达方式

为形成中美青少年儿童对美国和美国人、中国和中国人的社会表征问卷,并与美国问卷相对应,将以上有关国民的形容词进行了以下处理:

首先,将所有585个词录入SPSS。其次,将无效词删除,如将“军事强大”、“素质教育发达”等不是描述国民的词删除。接着,将描述性的词改为恰当的形容词,如“遵守交通规则”改为“守法”等。然后,对意义显著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用一个词代替,如“拼搏”、“没上进心”、“进取”等用“进取”代替,“美丽”、“漂亮”、“帅”、“酷”、“时尚”等用“漂亮”代替,有关外表方面的信息如“个高”、“眼蓝”、“胖”等也用“漂亮”代替,“热情”与“大方”用“热情”代替,“聪明”与“精明”用“聪明”代替,“大胆”、“传统”与“开放”用“开放”代替,“善良”、“仁慈”、“老实”与“纯朴”用“善良”代替。再用SPSS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分析出主要的82个词。接着,以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形容词为主,经与小组成员的磋商,将与这些形容词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进行再次归类,形成22个词。最后,在尽量保留美国问卷中的10个词的基础上,经小组讨论,将频次最高的22个词归为“公正”一类,“幽默”归为“聪明”一类,“负责”归为“自私”一类,“真诚”归为“善良”一类,“自由”归为“开放”一类,“自主”归为“团结”一类,最后16个词形成正式问卷。总结出的16个形容词及其出现频次如表17-1所示:

表17-1 16个形容词及频次

对于有关国家的词,经过建立索引、归类和总结等内容分析过程,最后主要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自然资源等方面,因此形成了10个词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科学技术落后、军事实力强大、经济繁荣富裕、政治民主自由、教育水平先进、国民素质文明、民族安定团结、社会问题严重(包括2个负性词组)。

其中,中国版中美青少年儿童对美国和美国人、中国和中国人的社会表征问卷除了增加了对国家的社会表征部分外,还在对国民社会表征部分增加了6个形容词,其他与美国版完全一致。

对于焦点组讨论的另一结果——形容词的排序情况,除了作为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人、美国人以及中国、美国的社会表征的初步研究结果之外,还将这些词根据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描述生理外貌/人格/社会道德两种方法进行归类后记频次,然后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其差异显著性。因为是记数资料,只能采用卡方检验。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以自然中国人身份评价和扮演美国人评价,经检验其评价褒义/贬义/中性、描述生理外貌/人格/社会道德均表现出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频次计算时归为一类(见表17-2)。

表17-2 焦点组讨论形容词排序情况

续表

从结果来看,首先,四个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在褒贬评价上有差异,这表现为褒义词出现频次差异很显著(χ2=11.905,df=3,p<0.01)。其中,小学四年级组比初中二年级组、高中二年级组、大学二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更加肯定,其社会表征中褒义词的出现频次更高,与其他三个组差异的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41、0.006、0.012。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三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应的,小学四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的贬义词的出现频次更低,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04、0.001、0.01。

另外,小学四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褒义词的出现频次显著高于贬义词的出现频次,其显著性水平p<0.001,而其他三个组的褒义词与贬义词的出现频次并无显著差异。

表17-3 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人社会表征按词类频次归类

通过对表17-3的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在词类构成上差异不显著。结果还显示,四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都是从人格和社会道德两方面进行表征,更多从人格方面进行表征,这种差异的显著性水平p=0.002。

小学四年级组比初中二年级组、高中二年级组、大学二年级组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更加否定,其社会表征中褒义词的出现频次较低,与其他三个组差异卡方检验结果为(χ2=4.167,df=1,p=0.041)。但小学四年级组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的贬义词的出现频次与其他三个年龄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见表17-4),其原因在于小学四年级组显著地用中性词对美国人进行表征,如头发黄、说话不同等。

此外还发现,初中二年级组、高中二年级组、大学二年级组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中褒义词的出现频次显著地高于贬义词,其显著性水平p=0.002。(www.daowen.com)

表17-4 中国青少年对美国人社会表征按词性频次归类

通过对表17-5的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青少年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在人格词的出现频次上差异不显著,但小学四年级组更多地从生理外貌上对美国人进行表征,差异很显著,显著性水平p=0.013。另外,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是从生理外貌、人格和社会道德三方面进行表征,这三者之间有差异,更多地从人格方面进行表征,这种差异的显著性水平p=0.002。

表17-5 中国青少年对美国人社会表征按词类频次归类

将各年龄段对中国人评价的褒义词与对美国人评价的褒义词进行卡方检验,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7-6):

表17-6 对中国人美国人社会表征褒义词卡方检验的结果

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组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比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更肯定,且差异显著;而高中二年级组和大学二年级组对美国人的社会表征比对中国人的社会表征更肯定,且差异显著;初中二年级组对两者的差异不显著。

再次,对中国的社会表征结果见表17-7,检验后发现褒义词、贬义词及中性词出现频次在四个年龄段上无显著差异,但小学四年级组、高中二年级组及大学二年级组对中国的社会表征中,褒义词的出现频次显著地高于贬义词和中性词,显著性水平p<0.001,初中二年级组的差异不显著。

表17-7 中国青少年对中国社会表征按词性频次归类

最后,中国青少年对美国的社会表征,褒义词、贬义词及中性词出现频次在四个年龄段上无显著差异,但四个年龄组对美国的社会表征中,褒义词的出现频次均显著地高于贬义词和中性词,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35、0.001、0.002、0.035(如表17-8所示)。

表17-8 中国青少年对美国社会表征按词性频次归类

同样,将各年龄段青少年儿童对中国评价的褒义词与对美国评价的褒义词进行卡方检验,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7-9所示):

表17-9 对中国与美国社会表征褒义词卡方检验的结果

结果表明,差异均不显著,也就是说,四个年龄段青少年儿童对中国与美国的社会表征在肯定和否定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