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表征理论认为,社会表征的结构可以区分为中心系统(central system)与外围系统(periphrel system)。中心系统由社会表征的中心因素组成,直接与历史的、社会的以及意识形态的条件相联系并被其所决定,同时强烈地带着其所涉及的规范系统的印记。中心系统形成了社会表征的集体共享的基础部分,决定了社会群体的同质性,是稳定的、一致的、不变的,对即时的社会环境不敏感。而外围系统依赖于情境和个体特质,整合个体的经验和历史,支持了社会群体的异质性,是灵活的,有时可能还是矛盾的,对即时的社会环境非常敏感。
外围系统是中心系统不可替代的补充,它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现实性,是具体的现实世界和中心系统之间的分界面。相对于中心系统来说,外围系统更灵活,可调节中心系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它最先感觉到挑战中心系统的新异信息并做出反应,其功能正像“保险杠”。外围系统充分考虑个体变量并将其整合至社会表征中去,因此,中心系统和外围系统在功能上是互补的(Abric,1993)。
社会表征的中心系统不仅要求在量上明显地更肯定表征,而且要求在质的分析上该维度或该项目能明确代表社会表征客体。中心系统决定了整个社会表征的含义,并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社会表征的构成。外围系统更适应具体的现实世界和具体的个体,允许在内容上的分化,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中心系统的作用。(www.daowen.com)
在考察社会表征的中心系统和外围系统时,一般的方法是先计算对各维度肯定表征的百分比,然后对社会表征的维度之间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中心因素和外围因素的维度之间差异都很显著,而同是中心因素或同是外围因素差异则不显著。中心因素比外围因素的表征更肯定。Guimelli(1993)研究了对于“团体”的社会表征的中心系统和外围系统,他要求被试判断“友谊”、“平等”、“观点相同”和“同样的社会背景”四个表达与“团体”的同义关系。结果,50%的人认为“友谊”和“平等”与“团体”是同义的,41%的人认为“相同观点”与“团体”是同义的,42%的人认为“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团体”是同义的。他对这些百分比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友谊”和“平等”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观点”和“同样的社会背景”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两组词之间差异显著,因此确定“友谊”和“平等”是对“团体”社会表征的中心系统,“相同观点”和“同样的社会背景”是对“团体”社会表征的外围系统。
在利用以上量化方法分析得出了中心系统之后,有些研究会继续采用一种称为“怀疑”(calling into question)的技术来进行质化分析。在这种技术的使用中,会给被试呈现四个选项(①是非常典型的客体;②是不太典型的客体;③不是这个客体,但有点像;④不是这个客体,也不像),要求被试选择去掉某中心系统项目的客体符合哪一项,根据回答的结果,会将选项1+2与3+4的频次进行卡方比较,如果3+4明显较多,则该项目是中心系统,反之亦然,从而得出更准确的中心系统(Flament,1994)。例如,要求被试选择一种没有翅膀的动物和一种不会飞的动物,判断是否确定是鸟。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试对“没有翅膀”回答3+4,而对“不会飞”回答1+2,那么可以确定“有翅膀”是对鸟的社会表征的中心系统,而“会飞”则不是(Moliner、Tafani,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