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人的国家身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但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结构和社会情感,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毫无疑问,儿童是种种社会群体包括地区、国家和超国家群体的事实上的成员。除了这种主观的自我分类之外,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也需要以部分地习得并内化群体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某些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

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尽管人的国家身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但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结构和社会情感,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毫无疑问,儿童是种种社会群体包括地区、国家和超国家群体的事实上的成员。在儿童还很小的时候,尽管他们还没有获得任何他所隶属的社会群体的知识,但儿童却由人们依据他们所隶属的群体关系而开始被分类了。

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与成人的互动越来越多,与同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儿童开始注意并要求获得他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至少是某些群体的清晰知识。起初,儿童只是可能要求获得群体的名称,而并不清楚这一名称的清晰意义。进一步,儿童以地理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的知识可能会与其地理知识的发展相联系起来。一旦儿童形成了哪怕只是部分关于他们属于某一群体的概念,他们就能够开始把自己认同为他们所属的某些群体的成员。这种初步的分类使得儿童开始将其置于与其他的社会群体成员相联系的社会系统之中。

除了这种主观的自我分类之外,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也需要以部分地习得并内化群体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某些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社会心理学家把群体成员所共有的一些突出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定义为群体表征或群体代表性。这些表征不仅包含与内群体有关的信念,而且也涉及对外群体的信念和评价。由于群体表征对于群体内部成员具有很高的价值,儿童便依据这些表征对世界进行知觉与解释,结果是这些表征逐步发展成为儿童认知结构的一部分。随后,这些内化的社会表征又促使儿童去获得关于世界的进一步的信息。(www.daowen.com)

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形成与内群体和外群体都有关的大量的自我分类、社会身份、信念、情感和价值观。当社会或心理背景因素导致儿童的某种群体身份关系变得突出时,一个特定的自我分类和群体认同感就会在儿童心中被激活或发动起来。换句话说,儿童的自我分类水平是变化的,这些变化取决于儿童的分类和表征被激活时特定的内容和背景。如果背景要求儿童比较自我与美国人,那么儿童的中国人身份——中国认同感就会被激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