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对国民与民族的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青少年对国民与民族的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刻板印象是指对某国国民固定的、突出的、概括的看法。根据国家或民族或种族人为地把人分成不同的群体,对国民或民族成员去个体化的认知结果就是国民或民族刻板印象。Katz和Braly采用典型特质指派法,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100名大学生对10个国民或民族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这一调查成为心理学领域关于国民刻板印象的最早的实证研究,后续研究都以其方法和结论作为起点。

青少年对国民与民族的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国民刻板印象(nation stereotype)是指对某国国民固定的、突出的、概括的看法。根据国家或民族或种族人为地把人分成不同的群体,对国民或民族成员去个体化的认知结果就是国民或民族刻板印象。林语堂在《一个准科学的公式》这篇文章中对一些国民或民族有过这样的描述(孙正治,1997):

以“现”字代表现实感(或现实主义),“梦”字代表梦想(或理想主义),“幽”字代表幽默感,再加上一个重要的成分——“敏”字代表敏感性。再以“四”代表“非常高”,“三”代表“高”,“二”代表“普通”,“一”代表“低”……

现三梦二幽二敏一 等于英国人

现二梦三幽三敏三 等于法国人

现三梦三幽二敏二 等于美国人

现三梦四幽一敏二 等于德国人

现二梦四幽一敏一 等于俄国人(www.daowen.com)

现二梦三幽一敏一 等于日本人

现四梦一幽三敏三 等于中国人

……我得到一些新的事实或新的印象时,我打算把这些公式逐渐修正,以供我自己的应用……

类似林语堂这样的描述还可以查找到许多,显示中国人对外国人印象的探究心理早已有之,但中国人的这种探究心理在早期只是停留在文学表达的层次,这一点不同于国外学者的研究。

自从Lippmann(1922)提出刻板印象的概念之后,心理学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者就注意到刻板印象这一现象,并开始对国民、民族或种族刻板印象(本书将国民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或种族刻板印象统一简称为国民刻板印象)进行调查研究。Katz和Braly(1933)采用典型特质指派法(typical traits assignment),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100名大学生对10个国民或民族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这一调查成为心理学领域关于国民刻板印象的最早的实证研究,后续研究都以其方法和结论作为起点。由于国民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现今国外对国民刻板印象的研究已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民刻板印象与宗教信仰的关系(Burris Christopher T.等,2000)、国民刻板印象对国际商业竞争的影响(Keith Dinnie,2002)、国民刻板印象与政府政策、国民刻板印象与国家或民族认同感的相关等(Mark S.Salzer,2000;Reinout E.De Vries,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