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观点采择强化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观点采择强化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是减少刻板印象的富有成效的策略,但也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可能会增强刻板印象。这方面的支持性研究主要考察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过程中的调节变量。但是对于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相较于控制组,观点采择后个体的刻板化水平和刻板印象易得性反而得到提升。

观点采择强化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尽管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是减少刻板印象的富有成效的策略,但也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可能会增强刻板印象。例如,Skorinko和Sinclair(2013)发现,当给被试呈现突出的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情境时,相比控制组,观点采择组对老年人的消极刻板印象增强了,这表明观点采择有可能会提升刻板印象。这方面的支持性研究主要考察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过程中的调节变量。不同学者发现了不同的调节变量及作用,例如,刻板印象的突出性、观点采择者的偏见态度、自尊和认知闭合需要(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水平等(Skorinko、Sinclair,2013;Vescio等人,2003;Vorauer等人,2009;Sun等人,201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从观点采择的客体、观点采择的主体以及观点采择的过程三个角度去分析(如图14-1)。

图14-1 观点采择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节变量

14.1.2.1 观点采择主体:观点采择者的偏见程度、自尊和认知闭合需要水平

Vorauer、Martens和Sasaki(2009)发现观点采择的效应依赖于采择主体的偏见程度。它使低偏见水平的个体更消极地对待外群体成员,而对高偏见水平的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影响,自我调节(self-regulatory)的努力程度调节了观点采择对群体互动行为的影响。原因在于观点采择消耗了个体进行自我关注的认知资源,且内群体互动中的评价关注对行为也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因为担心被外群体成员评价,这种评价忧虑(evaluation concern)激活了消极的元刻板印象,导致观点采择者采取一种自我中心的策略,所以对目标的刻板印象有所增强。

还有研究检验了观点采择影响偏见的潜在调节变量——自尊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具有状态性高自尊的观点采择者还是具有特质性高自尊的观点采择者都会比低自尊的个体更积极地评价外群体(Galinsky等人,2004)。因为观点采择启动了自我概念,所以在评价刻板印象时,观点采择者的自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观点采择通过破坏自我中心偏向来降低刻板印象并提升了对外群体的评价(Galinsky等人,2000)。由此可见,观点采择对偏见的积极影响依赖于高自尊,即只有当观点采择者有着积极的自我评价时,那么他们积极的自我概念才会被激活和应用,从而提升对外群体的评价;而当个体处于低自尊水平时,偏见就不会有所减少。

个体的认知闭合需要水平也会调节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程度的影响[2]。Sun等人(2016)的研究发现,对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观点采择能有效地降低个体的刻板化水平和刻板印象易得性。但是对于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相较于控制组,观点采择后个体的刻板化水平和刻板印象易得性反而得到提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认知闭合需要者在社会知觉中过度依赖刻板印象,因此在进行观点采择时,并没有以自我信息作为观点采择的基础,反而使用刻板印象来构建观点采择对象的表征。(www.daowen.com)

14.1.2.2 观点采择客体:刻板印象的突出性

Vescio、Sechrist与Paolucci(2003)最早验证了采择目标的不同刻板化程度对目标群体刻板印象强弱的影响。研究中,给被试呈现访谈材料,主题是美国黑人作为负面刻板群体成员体验到的困难。被试分为观点采择组和保持客观组,而访谈材料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讲述美国黑人的运动天赋以及在学业、校园生活中的适应困难,更加突显其刻板化的程度;另一种为一段日常生活片段,刻板化程度不突出。结果表明,对目标刻板化程度的操纵会影响对采择目标的刻板印象水平,那些接触到突出刻板印象信息的被试会对美国黑人产生更多的刻板知觉。

Skorinko等人(2013)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他们发现,当存在突出的刻板印象强化作用时,观点采择会提高刻板印象:当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模糊的时候,采择老年人观点的被试比控制组产生更少的刻板印象;但当采择一个更突出的与外群体成员刻板印象一致的观点时,被试则有更多的刻板印象。观点采择提高刻板印象水平主要是因为突出的刻板印象使得人们使用刻板印象而非自我作为观点采择的基础(Skorinko等人,2013)。与自我—他人融合模型相反,当刻板印象非常突出的时候,刻板印象也会提供一个模拟他人大脑自动化加工的基础。因此,个体使用刻板印象作为评价他人想法和感觉的基础,在心理上使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成员混为一体,从而使刻板印象延伸到外群体目标上。而当采择对象的刻板印象比较模糊时,个体则以自我为基础来模拟他人。

14.1.2.3 观点采择过程:观点采择的操纵方式

观点采择方式会对观点采择结果有着关键影响(Galinsky等人,2005)。Galinsky和Ku(2004)发现,当观点采择的指导语特别生动,例如过程导向或是描述性说明的时候,观点采择降低刻板印象的作用更突显。Batson、Early和Slvarani(1997)考察了不同指导语的观点采择:想象他人的观点采择(imagine-other perspective),让被试想象目标人物在情境中的感受,以及想象自我的观点采择(imagine-self perspective),让被试想象自己如果在目标人物所在的情境中会如何感受。而Vescio等人(2003)研究时,使用的是类似Batson(1997)所用的操纵方法,要求被试“想象被采访的人是如何感受所描述的体验的,这种体验又是如何影响他/她的生活的”,被试被鼓励去充分地感受被采访人的经验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操纵方法实际上就是想象他人的观点采择,让被试想象自己在目标人物所在的情境中,正经历目标人物相同的体验。此时,采择主体会更多地关注目标人物本身的特征。

另外,一些研究通过想象自我的操纵来设计实验。例如,实验中呈现人物图片后,要求被试想象图片中人物生活的典型的一天,想象自己是图片中人物,透过他/她的眼睛看世界,用他/她的脚步走遍世界(Ames、Jenkins、Banaji、Mitchell,2008;Galinsky、Wang、Ku,2008)。这种操纵方法是让个体想象自己在目标人物的情境中,从个体自己的特征出发进行思考,例如将自己的民族、性别、年龄想象成与目标人物一致,这与想象他人的观点采择存在较大的差异。

Batson等人(1997)发现,这两种指导语所引发的情绪是不同的。想象他人感受引发的是被试的共情,是一种指向他人的情绪反应,例如同情的、好心的等,而想象自己在他人情境中的感受不仅会引发共情,也会引发悲痛。由于目睹他人困境而引发的不适感,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情绪反应,例如惊恐的、悲伤的等。前者是利他的,后者是利己的。这两种动机可能会对刻板印象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想象他人的观点采择,在利他动机的驱使下可能会降低对目标群体的刻板印象;而想象自我的观点采择,可能由于唤醒了利己动机,激活了消极的元刻板印象,从而提升了对目标群体的刻板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