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结果揭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

研究结果揭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数据的处理依据参照Casper等人的研究。表13-1对老年人专业能力内隐态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13-2对老年人专业能力内隐态度的描述性统计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启动年龄主效应显著,即无论是在专业还是非专业条件下,大学生被试对年老启动后面的词汇判断任务反应更慢。这个结果否定了实验假设,即与张智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也不支持SCM认为老年人“低能力”的假设。

研究结果揭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

实验数据的处理依据参照Casper等人(2010)的研究。在Casper等人的研究中实验材料是重复出现的,筛选正确率是90%;而本实验采用的材料只出现1次,因此筛除正确率确定为80%。筛除反应时在300ms以下和在全距3/4以上的数据,同时去掉所有不正确的反应数据。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主效应与混合效应中,只有启动年龄主效应显著。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3-1和表13-2。由于被试性别不是本实验关注的变量,并且有关性别的所有效应都不显著,因此未报告与被试性别有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3-1 对老年人专业能力内隐态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13-2 对老年人专业能力内隐态度的描述性统计(www.daowen.com)

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启动年龄主效应显著,即无论是在专业还是非专业条件下,大学生被试对年老启动后面的词汇判断任务反应更慢。这种现象或许可以概括为年轻人在面对年老启动的加工任务时出现了认知困难,或者年轻人在处理内群体启动加工任务时会有优势效应。收集以往的资料发现,认知加工具有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2]。人们在处理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时激活的是内侧前额叶皮质,而处理语言或其他编码任务时激活的脑区是下前额叶(Kelley等,2002;Macrae、Moran、Heatherton、Banfield、Kelley,2004)。同时人们对自己面孔的知觉速度更快(Sui、Han,2007;Sui、Zhu、Han,2006)。年轻人面孔与大学生被试自身面孔更加接近,因此,与启动年老面孔相比,在启动年轻面孔后,大学生被试对年轻面孔启动后面的信息处理过程与对自我相关信息处理的过程更接近,因而更有优势。我国学者杨红升和黄希庭(2007)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他们提出了参照群体概念。他们以被试所归属和认同的群体(中国人)作为参照对象,把实验材料与参照群体联系在一起进行加工,如要求被试判断“‘善良’是否适合用来描述中国人”。结果表明参照认同群体加工所获得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不认同群体(美国人)。这个实验证明认同群体的信息处理具有优势效应。与此类似,“年轻人”作为大学生被试归属和认同的群体,与其联系在一起的信息有可能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处理。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杨红升、黄希庭研究的实验任务(“记得/知道”判断)与本实验任务有差异,因此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也有可能年老启动带来负面情绪,年老面孔图片所带来的相对消极的感受更能吸引注意资源(黄宇霞、罗跃嘉,2009),而可能会导致任务相关维度加工能力的不足(Yu、Yuan、Luo,2009)[3],从而造成任务反应时的延迟。但不同的负向情绪(愤怒、悲伤、焦虑)和不同的情绪强度对不同种类、不同难度的认知任务会有不同的作用。如研究发现不同效价的情绪对人们解决高难度的字谜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中等难度的字谜来说,正向情绪对激活有显著促进作用,负向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陈丽等,2008)。因此老年人的面孔引起被试的消极情绪从而造成词汇反应时延长,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中专业主效应不显著,说明大学生被试并不认为老年人在专业方面比年轻人更强或更弱。这个结果否定了实验假设,即与张智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也不支持SCM认为老年人“低能力”的假设。因此下一步计划从另一个角度(情境)继续考察人们在热情和能力方面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

近年来情境因素对内隐态度的作用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者把含有人物行为描述的句子作为情境(Casper、Rothermund、Wentura,2011;Casper等,2010),老年人或年轻人的面孔图片作为类别,使用词汇判断任务(如“slow”)来探索被试对刻板印象特征词的激活。结果发现匹配的情境、面孔图片和类别特征目标词(如“She is walking across the street”+老年人面孔图片+“slow”)能显著加速对特征目标词(slow)的判断;而不匹配的三者匹配则无此效应(如“She is watering the flowers”+老年人面孔图片+“slow”,或“She is walking across the street”+年轻人面孔图片+“slow”)。由此作者认为刻板印象特征的激活有赖于情境,单一情境线索对于激活老年人整体的刻板印象特征来说是不够的,一种情境只能激活一种特定的刻板印象特征。但是这个研究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在词汇判断任务中,所有目标词都是重复出现的,这很可能会产生练习效应,从而造成混淆。此外,为了在年轻人物与年老人物材料中平衡积极消极效价,研究者所采用的与年轻、年老人物相联系的特征都不是他们最典型的特征,如与“old”联系的“proud”、“embittered”、“content”。而在证明实验有效性的材料中,部分物品和动物属性词却都是反映它们性质的最典型,甚至唯一特征,如“heater-warm”、“lion-wild”、“sugar-sweet”(Casper等,2011)。根据扇形效应理论,态度目标的每一个特征的激活程度与这个目标的特征数目成反比,因此相对目标实验材料(old、young),验证材料的特征激活程度更高。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些验证材料为整个实验提供的支持效果仍值得商榷。由此接下来将以一种新的实验范式探究情境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被试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