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更情绪化呢?研究者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这种观点的认知并不在于人们是如何感觉或表现情感的,而在于人们解释情感和行为的方式(Barrett、Bliss-Moreau,2009)。Gilbert(1998)的研究证据表明:人们相信,他人的行为是由他(她)的性格引起(即性格归因)或由即时情境引起(即情境归因)。当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时,感知者经常抱有对应偏见(correspondence bias),即行为反映了目标人的一些深沉、本质和独特的东西(例如对行为作性格归因),但实际上,该行为有可能是情境的反应(Gilbert、Malone,1995)。国外便有部分研究者就感知者对男性和女性面部表情的归因进行了考察,为支持感知者更可能对女性(和男性相比)的表情作出性格归因提供了一些证据(Barrett、Bliss-Moreau,2009;Brescoll、Uhlmann,2008)。同时,也有很多实证证据表明感知者自发地将行为归因于人而不是情境(Todorov、Uleman,2002、2004)。
那么,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下,人们是否对女性的情绪也表现出更强的对应偏见?另外,Barrett等(2009)的研究仅对离散的负性情绪进行了考察。但是,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女性的面孔上看到更多的高兴(Becker等,2007),因此女性的情绪化表现中还应包括高兴等积极情绪。所以,采用Barrett等(2009)修改了的自发特质推论[4],考察当同样的情绪化行为(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表现在女性和男性面孔上,且同时和表情一起配对呈现情境信息时,人们对目标情绪是否会作出不同的归因解释。(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