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rik等(2006)针对已有研究结论主要来源于欧裔美国人样本,而对于其他民族这些刻板印象是否存在还是未知数的问题,对美国的欧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四个种族的情绪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四个种族的情绪性别刻板印象都明显存在。Parmley和Cunningham(2008)以70个郊区的学龄前儿童为被试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在清晰情境中相比[1],在模糊情境中被试的认知更可能反映情绪性别刻板印象。
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儿童的实证研究,都显示出情绪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同时,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关于性别在情绪上的差异仍然还缺乏一致的科学证据。Robinson和Clore(2002)认为,当人们受到性别角色认识影响的时候,他们报告的情绪不尽相同。而Barrett、Robin、Pietromonaco和Eyssell(1998)却认为,当人们报告对特定事件的瞬间或即时反应时,其情绪却并没有不同。最近的基于父母和老师评估或者自我评估的元分析发现,女孩和男孩相比有着更情绪化的性格(Else-Quest等,2006)。但运用工具客观测量情绪表现或行为的性别差异的证据还不一致。通过肌电运动来测量面部肌肉对诸如幻灯片和电影唤起刺激的反应的研究中[2],有的报告出性别差异(Bradley等,2001),有的却没有报告出性别差异(Kelly、Forsyth、Karekla,2005)。有时女性比男性笑得更多(LaFrance、Hecht、Paluck,2003),而有时女性笑得少(Ansfield,2007)。(www.daowen.com)
虽然西方关于性别在情绪上差异的研究证据不一致,且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生理测量法来开展研究。但是女性更情绪化也已成为该领域中的主导观点。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多愁善感的女性,她们更加喜怒无常。那么,在东方文化下,女性更情绪化是否也存在于人们的认知图式中?由于内隐测验不容易受到社会称许性[3]的影响,因而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Greenwald、McGhee、Schwartz,1998)。内隐实证研究表明,内隐联想测量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不易受到实验操作程序的影响,也与数据处理方式没有显著的相关,因此IAT实验设计是可以用来探求中国人的情绪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存在的,可以为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提供内隐认知上的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