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刻板印象研究结果的分析介绍

刻板印象研究结果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4.2.3分析与讨论通过用IAT对被试进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发现被试在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地低于在不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

刻板印象研究结果的分析介绍

根据问卷的回答方式,性别刻板印象分数由被试在男女分量表的平均分得到,男性分量表的分数越接近1,说明被试对于男性的印象越刻板;女性分量表的分数越接近5,说明被试对于女性的印象越刻板。对各分量表各个维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发现结果均显著(p<0.001)。

10.4.2.1 IAT实验结果

按照Greenwald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得到被试在两个水平下的反应时,其中,被试在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M=742.83(ms),SD=102.167,在不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M=999.79(ms),SD=216.872。将平均反应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发现被试在不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高于一致水平,t(52)=12.163,p<0.001。

对IAT效应作被试年龄差异检验。方差分析发现,IAT效应的年龄差异不显著,F(2,49)=0.412,p=0.745,这说明不同年龄青少年儿童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刻板程度没有显著的区别。另外,IAT效应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F(1,51)=0.566,p=0.455。

10.4.2.2 SEB实验结果

在计算SEB分值前,由两位裁判分别对每份问卷上SEB项目后半句中被试所填写的内容进行独立分类编码,发现两位裁判的编码有高相关(r=0.91,p<0.01),可以进一步计算SEB分值。

在本实验中,分别计算出每位被试对四类解释的总数量:①主语为女性,且行为与刻板印象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记为FF;②主语为女性,且行为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记为FM;③主语为男性,且行为与刻板印象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记为MM;④主语为男性,且行为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记为MF。针对男女群体,该被试可以有两个SEB分值,即SEBscore1=FM-FF、SEBscore2=MF-MM。至此SEB分值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表10-10)了。

表10-10 两个SEB分值的t检验(与0比较)

从表10-10中可看到,对女性归因的SEB分数的范围从-4到7,M=0.691,SD=2.391,作与0比较t检验得到,t(52)=2.694,p<0.05,说明被试对于女性对象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归因显著多于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归因,按照SEB的理论假设,说明被试对于女性角色有较强的刻板印象。而对男性归因的SEB分数的范围从6到7,M=0.205,SD=2.257,作与0比较t检验得到,t(52)=1.214,不显著,说明被试对于男性对象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归因数量和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归因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按照SEB的理论假设,说明被试对于男性角色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不明显。

具体分析被试在问卷中对16个SEB项目所做归因的性质,也可以判断被试是否存在SEB。分别计算被试在不同情境中作出外归因和内归因的数量,将它们与男性主语和女性主语这一维度组合,比较被试在内、外归因两个情况下对与刻板印象一致和不一致行为归因的数量间的差异,将分数计为:(FM-FF)内、(FM-FF)外、(MF-MM)内、(MF-MM)外。所得结果见表10-11。

表10-11 SEB分值在内外归因条件下的t检验(与0比较)

从表10-11中可以看到,被试在与女性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境下作出的内归因比在与女性刻板印象一致的情境下作出的内归因显著要多,t(52)=4.76,p<0.001;而对女性的外归因与内归因正好相反,t(52)=-2.37,p<0.01。即被试将与女性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结果多归于个人的内部因素,将与女性刻板印象一致的结果多归于外部环境因素。与之相反,被试在与男性刻板印象一致的情境下作出的内归因比在与男性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境下作出的内归因显著要多,t(52)=-3.18,p<0.005。除此以外,被试将与男性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结果多归于外部环境因素,将与男性刻板印象一致的结果多归于个人的内部因素,t(52)=-4.22,p<0.001。

分别计算被试作出外归因和内归因的数量,将前者减去后者,得到SEBie(即SEBie=E-SEB-I-SEB,其中,E-SEB为外归因,I-SEB为内归因),SEBie在不同句子情境和不同句子主语情况下均值见表10-12。随后检验积极—消极行为的句子情境因素和男性、女性主语这两个维度对SEBie的影响,进行统计检验后得到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0-12。

表10-12 SEBie均值情况

(www.daowen.com)

表10-13 主语性别和句子情境对被试内、外归因偏差影响作用的方差分析

由表10-13中所反映的结果综合来看,可以发现被试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无论其性别如何,也无论其行为表现如何,均倾向作出内归因(SEBie<0.00,即E-SEB<I-SEB);而行为者的性别(由句子主语反映)对被试内、外归因的影响显著(p<0.001);同时行为者的表现对被试归因的影响极其显著(p<0.001),即被试极其显著地倾向于把积极表现归因为他人的内在原因,而在归因消极表现时内、外归因数量差别不大;最后行为者性别和行为者表现对被试内、外归因的交互影响不显著。

对SEB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总体SEB分数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被试的SEB分数均显著小于男性被试的SEB分数(p<0.01),并且男性被试的SEB分数显著高于0(p<0.01),而女性被试的SEB分数与0无显著差异。而在内、外归因的SEB分数中,女性被试的SEB分数均小于男性被试的SEB分数,但只在对男性主体进行外部归因时,这一差异显著(p<0.01)。同时总体SEB分数在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然后对性别刻板印象测量结果、IAT效应值和SEB分值进行相关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后发现,它们三者之间两两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10.4.2.3 分析与讨论

通过用IAT对被试进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发现被试在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地低于在不一致水平的平均反应时。根据IAT的观点,在与性别刻板不一致的情况下,被试的认知与实验要求产生了冲突,反应时间就变长了,说明被试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但是分析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被试的IAT效应之后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在用SEB对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进行的测量结果中,发现SEB总体分数中,被试对于女性对象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归因数量显著多于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归因,而对于男性对象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归因数量和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归因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按照SEB的假设,说明被试对于女性角色有较强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对于男性角色所持有的内隐刻板印象在SEB分数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分析被试在问卷中对16个SEB项目所作归因的性质之后,对被试作出的内、外归因在不同情境下的统计分析发现,当被归因的主体为女性时,被试倾向于将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结果归于个人的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天分等;而倾向于将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结果归于外部环境因素,如运气、意外、他人影响等。当被归因的主体为男性时,这种归因倾向则正好相反。理论上,与基于刻板印象的预期不一致的行为多被归因于外部原因或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而与基于刻板印象的预期相一致的行为则多被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Crocker等人的研究证明了,对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事件更多地作出外部归因,以及对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事件更多地作出内部归因,都能够达到维护刻板印象的目的。根据这一点,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对男性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与男性刻板印象不相符时,被试更多地寻找外部环境因素。而被试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则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了明显的不同:在与女性刻板印象相符时,被试较少想到“女性本应如此,这是女性本身能力的问题”等,而是联想到很多外部环境以及他人影响的因素或者是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于女性社会角色规范的认识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所不同,很多大学生都不认为女性在某些男性具有优势的领域表现不佳是女性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与女性刻板印象不相符时,被试则倾向于作内归因,而且相当数量的是稳定的内归因(如有天赋、聪明等)。特别是对于女性在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积极项目上的内归因,这也说明人们正在逐步地认可女性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与表现。这或许是因为女性的形象的确在改革开放以来变化较大,社会中对于女性形象改变的宣传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变强(或者男性化)是一种现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正常现象;而社会中男性的形象变化很小,而且男性变弱(或者女性化)就是人们不可以接受的现象。

通过计算不同性别被试的SEB得分,发现女性被试的SEB分数均显著低于男性被试的SEB分数;同时,男性被试的SEB分数显著高于0,而女性被试的SEB分数与0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男性主体进行外部归因时,女性被试的SEB分数也显著低于男性被试的SEB分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男性持有传统且强于女性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同时女性持有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则不同于传统的刻板印象内容。这一结果符合张雷等人的研究。他们认为,由于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虽然男性仍然是社会的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女性具有较强的人格独立意识、男女平等观念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现在,女性比男性持有更为平等的性别观念,并努力争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IAT实验结果表明,样本中两性均有很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但是性别刻板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同SEB实验结果相冲突。两个实验的结论不一致,可能是由于SEB和IAT测量方法上的原因造成的,这也是两者的一个明显区别。IAT在生理上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但联系并不必然等于态度,并且被试对词语刺激作出的反应可能只是其对词语刺激的字形、颜色等物理属性的反应,并不一定是被试联想到了词语所代表的某一类社会群体。于是,要从概念和属性之间的联系所存在的性别差异推论出被试本身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存在性别差异,还是值得商榷的。而SEB关注的是人的归因过程,是人的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动态的,并且对不同信息的加工都是不一样的。这不像概念之间的静态的网络模型,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如果被试有某种态度,态度会影响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样是从关注过程来判断人们的态度,这种方法测量态度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比IAT更有说服力。此外,SEB的实验程序十分自然地激发了人的归因行为,也就更加容易激发态度对归因过程产生的影响,就这一点来说SEB比IAT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根据IAT测量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应用范式,其效应的显著性说明被试身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刻板印象。综合来看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测量,无论使用IAT还是SEB测量,均能显著地反映被试持有的刻板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得出刻板印象内隐和外显测量结果会出现实验性分离效果的结论。本研究中用到的性别刻板印象量表得到了被试有显著性别刻板印象的结果,似乎与前人的研究相矛盾,但是在分析了性别刻板印象量表和之前研究中使用的外显测量工具之后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外显测量工具多半设置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情境,要求被试直接对性别角色的优劣表达自己的态度,更容易受到社会称许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的性别刻板印象量表在结果的呈现上虽然得到了被试具有显著刻板印象的结论,但是,对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其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是不显著的,说明即使测量的主题同是性别刻板印象,但三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的。也就是说,面对同一测量对象,它们的测量侧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可能存在本质差异。

【注释】

[1]能动性特征是指偏向选择展现才能的工作,而社会性特征是指偏向选择与沟通有关的工作。

[2]Fiske等人通过一系列研究来验证SCM。除了在美国被试中进行研究外,他们还在欧洲十五国以及东亚国家中进行了研究,用来检验SCM的普遍性或文化差异。SCM的主要假设得到了验证,刻板印象内容的能力和热情这两个基本维度的存在是泛文化存在的。

[3]临界比率是将所有被调查者的问卷得分总和按高低顺序排列,得分前25%~33%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33%者为低分组,算出高低两组被调查者每个题项得分的平均值,计算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水平,即可得到该题项的CR值。如果CR值达到显著水平小于0.05,就表示该题项能够鉴别不同调查者的反应程度。

[4]合适欠缺模型(the lack of fit model)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此模型认为,女性刻板印象(如热情的、仁爱的、关心他人的)与通常要胜任男性化的工作(指那些在组织中有权利和追求的工作)所必备的男性的特性和行为(如独立的、竞争的、支配的),这两者之间不那么符合(Willemsen,2002)。这种感知到的不一致性增加了人们对女性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职位事务的预期,并且所感知到的不合适性越大,对女性表现的预料就越消极。因而人们更少将女性和需要男性特质的技术行业相联系。

[5]SCM认为,由于参照群体偏好(reference-group favoritism)包括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和社会原型群体偏好,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偏见强烈而持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刻板印象中,人们对于参照群体会存在积极评价的偏好,同时因为内群体偏好的存在而产生相应的外群体贬抑(outgroup derogation)。已有的在美国的研究显示,唯一不产生歧义的积极刻板印象的目标群体就是参照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