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刻板印象测量的结果和限制

刻板印象测量的结果和限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刻板印象早期测量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刻板印象中主要特征的描述和评价方面,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刻板印象的一致性本质。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和时代性。从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中也不难发现时代的烙印和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关于刻板印象测量的结果,也不一定可引以为据,因为在他们的测量过程中存在取样的偏差。

刻板印象测量的结果和限制

刻板印象早期测量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刻板印象中主要特征的描述和评价方面,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刻板印象的一致性本质。后来刻板印象测量转向了刻板印象特异性异质性的研究,这一变化非常清楚地反映了研究者对刻板过程关注的增加。总的来说,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为研究刻板印象提供了一条具体的途径,用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同时也为更进一步了解刻板印象开路。

不同的测量方法实际上反映了研究者对刻板印象的看法不同,注意到了刻板印象的不同方面。如图片法的应用是由于Rice坚持了Lippman对刻板印象的看法,把所期望的典型形象一致与不一致的图片的再认率进行对比,从而证明刻板印象作用是存在的;Bogardus(1925)则完全把刻板印象等同于偏见,用偏见的水平作为刻板印象的指标;Katz和Braly(1933)把焦点放在刻板印象的普遍性这一特征上;Brigham和McCauley(1971)等又针对典型特征指派法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他们自己的方法;内隐人格及亚类别则认为在作出评价前,个体已经存在着一种内隐的分类理论;Anderson和Sedikides(1991)用统计学方法对刻板印象进行了分析;Linville和同事(1986)考虑的是被试对群体印象的期望的变异程度。

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和时代性。很明显,刻板印象的内容和过程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刻板印象与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对群体的态度会影响相应的刻板印象(Leyens、Yzerbyt和Schadron,1994)。如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而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曾一度对美国经济造成威胁的时期,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是阴险、狡诈等消极内容,但当日本经济滑坡而美国经济恢复时,美国人又把日本人看成是聪明的、勤劳的、进步的。从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中也不难发现时代的烙印和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同样由于历史背景不同,中国人也没有形成“长着长胡子、握着手榴弹的社会党人”的刻板印象。

关于刻板印象测量的结果,也不一定可引以为据,因为在他们的测量过程中存在取样的偏差。例如,Katz和Braly(1933)的测量被试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而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只有极少数黑人能进入这样的大学,而且参加测量的学生对黑人根本无所了解。所以刻板印象的同质性结果,几乎就是偏见。(www.daowen.com)

当然,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欲研究的内容对方法进行选择。如果不明白这些方法分别暗含的刻板印象的观点,就很难知晓他们选择的方法测量的刻板印象到底是什么含义。总之,现在没有一种理论能给出一个公众认可的刻板印象的定义,也还没有一种测量方法能准确测量出刻板印象的各个方面。

【注释】

[1]前文提到过这个问题,早期学者并不太区分刻板印象和偏见。现在西方社会心理学者一般将刻板印象当成一种认知偏差,将偏见视为一种情感反应偏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