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刻板印象的测评方法及内容形态

刻板印象的测评方法及内容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个体为被试的特质词调查,成为刻板印象测量的主流。心理学家目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以联想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随着内隐测量技术的突破,刻板印象的测量开始向内隐层面拓展。第5章主要介绍刻板印象传统的外显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图片法、社会距离测量、典型特征指派、诊断性比率等方法。

刻板印象的测评方法及内容形态

刻板印象作为对特定群体及其成员固定的信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刻板印象有利有弊,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共识性的、固定的信念,刻板印象倾向于将群体成员看成是同质的。这种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是在人际知觉过程中的偏差。但是,刻板印象的有利之处则是能够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使得认知过程更有效率。在初始的研究阶段,刻板印象往往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广告、小说中对特定人群的描述。

随着研究的进展,研究的重心从对社会媒体的分析转向了社会群体和个人。以个体为被试的特质词调查,成为刻板印象测量的主流。在方法层面上,通过分析对特定群体特质词的描述总结出被试对该群体描述的共识,成为新的测量思路。特别是,Katz和Braly(1933)提出的典型特征指派法,为之后的刻板印象测量提供了重要的范式

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心理学家发现问卷或访谈等方法往往受到个体动机、社会赞许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内在态度或心理倾向。外显测量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性(Greenwald、Banaji,1995)。首先,外显测量容易受到自我表现策略的影响。其次,外显测量受到内省的局限。大脑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历程: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命题加工过程相当于外显逻辑推理过程,经由意识加工并且比较慢。联想加工过程相当于激活扩散的过程,速度快但意识可达性有限(Strack、Deutsch,2004)。心理学家为了探索先前尚未发现的认知与情感,开始着手发展新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如态度、偏好、信念、刻板印象、自我概念和自尊等。(www.daowen.com)

过去20年来,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许多社会认知发生在意识知觉或意识控制之外。有关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个体对群体或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是一个外显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内隐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即在传统的外显的社会认知之外,还有一个内隐的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目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以联想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随着内隐测量技术的突破,刻板印象的测量开始向内隐层面拓展。

本篇的内容包括四章。第5章主要介绍刻板印象传统的外显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图片法、社会距离测量、典型特征指派、诊断性比率等方法。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在早期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提出的,至今仍有部分方法会在研究中得到使用。第6章介绍了Greenwald等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及评价单一对象的内隐测验方法,如命中联系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任务、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等。第7章介绍了投射型内隐研究的范式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第8章介绍了具有高生态效度的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