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热情与能力:负向关系解析

热情与能力:负向关系解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Yzerbyt、Provost和Corneille最早明确提出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补偿的负向关系。Judd等则通过实验法来研究热情与能力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负向关系。新近Kervyn等关于影射效应的研究同样发现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证据指向了热情与能力的负向关系,但研究者们仍未找到合理的解释。

热情与能力:负向关系解析

自从Fiske等(2002)提出SCM模型及刻板印象的混合评价假设后[2],许多研究者都试图证明热情和能力之间是一种负向的关系,并且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证据。Yzerbyt、Provost和Corneille(2005)最早明确提出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补偿的负向关系。Judd等(2005)则通过实验法来研究热情与能力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补偿关系仅仅发生在热情与能力两个基本维度之间(Yzerbyt等,2008)。随后,Kervyn等(2009)据此提出“补偿效应”这一概念,指出当知觉者察觉到两个社会目标在一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时,会在另一维度上进行相反方向的补偿,从而使两个社会目标形成反差。采用间接的测量方法同样也发现了补偿效应(Kervyn、Yzerbyt、Judd,2011),这表明补偿效应并不是由于环境诱发的评价策略,而是人们主动采取的认知策略。

新近Kervyn等(2012)关于影射效应(innuendo effect)的研究同样发现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该研究发现,当个体只接收到知觉对象在热情和能力其中一个维度的积极的描述信息时,会形成对另一维度的消极推断,并且最终降低了对知觉对象的接纳度(Kervyn等,2012)。具体来说,当知觉者只接收到知觉对象的高能力的描述信息时,会推断其具有低热情;反之,当知觉者只接收到知觉对象的高热情的描述信息时,会推断其具有低能力,并且对被忽略的维度的消极推断最终降低了对知觉对象的接纳程度。这一结果与Judd等(2005)认为的在评价单一目标时会出现热情与能力的晕轮效应的观点并不一致,但该研究并没有给出解释。(www.daowen.com)

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证据指向了热情与能力的负向关系,但研究者们仍未找到合理的解释。例如,补偿效应的心理机制用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或系统公正理论(system justification theory)都很难进行解释,而可能进行解释的混合刻板印象预期理论(mixed stereotype adherence)又没有得到完全证实,其心理机制仍是该领域的难题之一(代涛涛、佐斌、温芳芳,2014)。对于影射效应产生的原因,研究者们也仅仅提出了几种猜想,它既可能是由于热情与能力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负向关系,也可能与人们讲话时的语言规律有关(Kervyn等,2012)。从该实验与Judd等(2005)的实验比较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内部心理机制不明确,因此很难武断地认为热情与能力之间一定是一种负向关系,研究者们也只是温和地认为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并非完全像晕轮效应所认为的正向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