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热情与能力之间的晕轮效应:评价准确性受限

热情与能力之间的晕轮效应:评价准确性受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热情和能力之间存在晕轮效应,那么当知觉者对知觉对象在热情和能力其中一个维度上做出较高的评价后,对另一维度也会做出较高评价。此时,一个高热情的人却被认为是低能力的,而一个能干的人却被认为是低热情的,热情与能力之间似乎是一种负向关系。

热情与能力之间的晕轮效应:评价准确性受限

常言道“一俊遮百丑”,也有俗语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这表明在人际认知过程中,当人们对个体形成一种好的或者差的整体印象后,会不自觉地根据这种印象去评价其各个特质,这就是Thorndike(1920)提出的晕轮效应(halo effect)。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晕轮效应的影响,例如,在面试招聘的过程中,招聘者往往给予相貌端正的求职者以更高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热情的老师也给予更高的评价等。那么,Fiske、Cuddy和Glick(2007)认为的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热情(warmth)与能力(competence)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呢?如果热情和能力之间存在晕轮效应,那么当知觉者对知觉对象在热情和能力其中一个维度上做出较高的评价后,对另一维度也会做出较高评价。

而事实上,一个常常被邀请参加各种舞会,热情友好又外向的人,人们却不愿意与他一起完成一项学术任务;那些常常考试得高分,勤奋努力又能干的人,人们却不愿意邀请他一起参加旅游活动(Kervyn、Bergsieker、Fiske,2012)。此时,一个高热情的人却被认为是低能力的,而一个能干的人却被认为是低热情的,热情与能力之间似乎是一种负向关系。Kervyn等人关于补偿效应(compensation effect)的系列研究更是为两维度间的负向关系提供了大量证据(Kervyn、Yzerbyt、Judd、Nunes,2009;Kervyn、Judd、Yzerbyt,2009;Kervyn、Yzerbyt、Judd,2010;Yzerbyt、Kervyn、Judd,2008)。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关系类型呢?热情与能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学者们对此仍存在分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