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研究总结

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研究总结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看出,关于刻板印象形成的主体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另一方面,关于知觉对象对刻板印象形成产生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知觉对象对刻板印象的形成本身也很重要。在人际互动中,关于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今主要集中在人际互动中的交流、模仿、言语方面。Fiske的研究也发现,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有些具有普遍性,有些则因集体文化和个体文化的不同而具有差别性。

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研究总结

影响刻板印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三类,即个体因素、知觉对象的因素以及人际互动的因素。从对相关研究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刻板印象包含着形成(formation)、保持(maintain)和改变(change)(增强或减弱)的过程,不同影响因素在这其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讲,知觉者的因素对刻板印象的形成、保持、改变都产生了影响,而知觉对象的情境和特征对刻板印象的激活和调节起了更大的作用。人际交往则对刻板印象的保持、增强或减弱起了更多作用。

可以看出,关于刻板印象形成的主体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然而,即便如此,影响刻板印象的个体因素可能还有很多方面并未探讨。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一方面,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个体因素至少包含知觉者的自我、对知觉对象的注意力、认知程度、动机及意识性调节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于年龄对刻板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关于知觉对象对刻板印象形成产生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知觉对象对刻板印象的形成本身也很重要。刻板印象的形成、保持和改变也是个动态过程。在人际互动中,关于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今主要集中在人际互动中的交流、模仿、言语方面。

除此之外,对于可能影响刻板印象的背景因素——文化,所进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化怎样影响刻板印象,以及这种影响的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可以推测,文化作为一个宏观因素,可能对刻板印象的知觉者、知觉对象,以及人与人的交往方式都产生影响,也即是对刻板印象形成、保持、改变都会产生影响。Victoria(2010)的研究表明文化对刻板印象是有影响的,东方人为了履行文化设定的目标,使用的默认策略是传达更多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而不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这是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西方人提供与刻板印象一致和不一致的信息也是一种履行文化目标的默认策略,即务求精确。然而当有精确目标时,他们则会改变文化默认的交流方式。Fiske(2009)的研究也发现,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有些具有普遍性,有些则因集体文化和个体文化的不同而具有差别性。

另外,在探讨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时,我们也应该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刻板印象的形成、保持和改变过程。近年来形成的发展性群际理论(2007)(developmental intergroup theory,简称DIT)就强调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因果成分,认为刻板印象和偏见产生于早期童年时代,偏见很大程度是被环境控制的,所以应通过教育、法规、政策等社会功能来减少偏见。

总的来说,虽然刻板印象被一再证明十分顽固,但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研究者对刻板印象进行干涉提供了可能,至于哪种干涉是最有效的,还有待对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注释】
(www.daowen.com)

[1]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公众舆论》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在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正是在这本书中,他将刻板印象描述为人们“头脑中的图像”。

[2]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领域刻板印象研究的重镇,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差不多每20年左右进行一次国民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Gilbert(1951)、Karlins、Coffman、Walters(1969)和Leslie、Constantine、Fiske(2000)重复了1933年Katz和Braly的研究,并将结果进行了比较。

[3]不过,有研究表明,如果是两个以上的消极刻板印象融合到一个评价对象上,这种消极作用可能会降低或被抵消。David S.Pedulla的研究发现,两个以上负面刻板印象产生的多种负面影响可以互相中和,例子是同性恋黑人比一般黑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同性恋黑人比同性恋白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参见The Positive Consequences of Negative Stereotypes:Race,Sexual Orientation,and the Job Application Process,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2014,77(1):75-86.

[4]这一种两维四类的划分观点,在《刻板印象与社会认知》一书中有详细阐述,参见Jacques—Philippe Leyens,Vincent Yzerbyt,and Georges Schadron.Stereotypes and social cognition.Sage publications,1994,33。

[5]卡茨和布雷利关于十个国民刻板印象的开创性调查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虽然不算完美,但仍然是后来研究者学习的典范。他们的研究结果详见Katz,D &Braly,K.(1933).Racial stereotypes in one hundred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3,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