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解释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Adorno)等人并没有给刻板印象一个精确定义的意图,实际上他们研究的是偏见或歧视,通过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偏见和歧视行为来解释刻板印象。在他们眼中,偏见与刻板印象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心理动力解释学派试图找出人格和偏见的联系,用权威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解释偏见或刻板印象的形成及保持的原因,心理动力解释学派的研究在1940—1950年之间曾掀起高潮。
权威人格也称专制人格,由阿多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是指一种以权威取向为依归的人格特质。具有权威人格的人,明显表现出喜欢服从权威以及自己喜欢以权威自居的心理特征。权威人格围绕着权威主义价值取向而形成起来,权威主义在对待比自己低下和比自己优越的人们时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对弱者夸耀自己的力量,排斥、拒绝弱者;另一方面对权威者又卑躬屈膝,绝对服从。具体来说,权威人格表现为一方面极为服从、推崇、依附更高的权威化身,另一方面又靠欺凌弱小来尽力维护、张扬、炫耀自己的权威力量。阿多诺等人通过《权威人格》一书分析了种族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反犹太主义都是权威人格的症状成分(Adorno、Frenkel-Brunswik、Levinson、Sanford,1950)。具有权威人格的个体可能成长于一个压抑的家庭中,在家里他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父亲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家庭中的价值观一旦被确定下来就不允许再更改。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阻碍了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有把攻击性投射在被他们评价的外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是非标准严格的专制环境中长大,他们就会变得服从于权威的领导,从不反问价值观的意义,也不对权威提出置疑。Adorno等人还编制了著名的A-S量表测量反犹太主义(Anti-Semitism),E量表诊断种族中心主义,F量表预测法西斯主义倾向,用它们来测量所谓与刻板印象密切联系的偏见及程度。
现实社会中人们愿意服从权威,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是主要来自规范性的影响和信息源的影响。人们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规范的影响),并且希望自己的主张是对的(信息的影响)。首先,人们倾向于学习模仿别人做的事或者听从别人的要求来做事,从而使自己能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其次,在模糊情境下人们会更相信其他人关于适当和正确行为方式的暗示,更可能会按照专家或者可靠的消息传达者告诉他们的方法做事情。有研究表明,人们服从权威实际上是人们固有习惯的一部分,这些习惯是人们从小在不同的环境中习得的,这就是绝对服从权威。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是人们对不服从感到很迷惑从而导致服从权威。(www.daowen.com)
罗克奇(Rokeach,1960)比阿多诺等人更为看重刻板印象的种族中心主义人格来源。他认为,教条主义的保守主义者在接受新的观点时比非教条主义的开放者更为困难,而开放的非教条主义者较有忍耐力,而且不用旧的标准来评价新观点的价值。这意味着教条主义的人更急于依靠权威的标准,容易形成权威人格,也就更容易发生偏见和刻板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