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石器时代的编织技艺与陶器发展的关联

新石器时代的编织技艺与陶器发展的关联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编织技艺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陶轮与原始织机这些机械雏形相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已普遍使用陶器。欧洲中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可见篮筐的形象。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还开始编织席子。织物的原料,开始是利用植物中的天然纤维,如麻、葛等,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蚕丝。席纹陶钵底部印痕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陶钵底部有席纹印痕,是用席子衬垫未干的陶坯所致。

新石器时代的编织技艺与陶器发展的关联

农业出现后,对烹煮和储存食物的用具需求增加,各种陶器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编织技艺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陶轮与原始织机这些机械雏形相继出现。

陶器是由泥土加水调和后,捏成各种形状,经日晒与火烧后变硬而成的器皿。在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已普遍使用陶器。早期制陶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制和模制。

泥条盘筑法示意图

泥条盘筑法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制陶方法。先用泥料做一个圆饼状的底,再把陶泥搓成条状,盘圈叠放,筑成器壁,最后利用慢轮修整成器坯。

手制就是直接用手捏成型,或用泥条盘筑法、泥条分段接法和泥片贴塑等方法,为陶坯加工,成型后再用火烧。

模制法是用编织容器葫芦等作为模具,把黏土涂在容器上,经过火烧而成。

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盛行红陶和彩陶,彩陶是用不同颜色绘出各种图案的陶器,代表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准

彩陶的颜色有黑、红、棕、白四种,以黑彩为主,红彩次之。颜料取自矿物质,如赤铁矿、赭石等。白色颜料主要取自高岭土

鱼鸟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普遍运用陶轮制陶。陶轮是一个装有直立转轴的圆盘,把陶土或粗坯放在陶轮中央,转动陶轮的同时,用手捏陶土或用工具使陶土成型,并使坯面光洁。用陶轮制成的陶器胎壁均匀,外形美观。

陶器最后要在陶窑中烧制。陶窑的温度决定陶器的品质,在不同地区和时期,陶窑产生的温度也不一样,由800℃至1100℃不等。这主要与陶窑结构和制陶工艺的发展水平有关。

距今约4000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用陶轮制作的单色无彩陶器,以黑色为主,胎极薄,有的厚度仅为0.5毫米,有“蛋壳陶”之称,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

陶罐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1974年至1975年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

涡纹双耳四系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出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被广泛使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炊器、食器,还是水器和储存器。

炊器有陶灶、用作支架的陶支子、陶釜、陶鼎等。陶支子体积较小,有圆柱形、方柱形、倒靴形等,使用时三个为一组,把炊器垫起,利于烧火炊煮。

陶拍子(拍打陶坯的工具)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1955年陕西西安客省庄出土

陶釜有点像现在的锅,可放在陶支子或陶灶上架火烧煮。

陶鼎是最常见的炊具,外形不一,共同特点是有三足,可在三足下直接架火烧煮食物,是集炊具和灶具为一体的烹饪工具。(www.daowen.com)

食器有陶钵、陶碗、陶杯、陶豆、陶盘等。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用陶豆装满烹好的菜肉,方便食用。

水器主要是指取水、盛水的器物,如裴李岗文化的双耳壶、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背水壶制作精致,在肩部和腹部往往绘有精美的图案。

小口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这是汲水工具,腹部两边的环耳可系绳,瓶的重心在中上部,方便将瓶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中下部,瓶子就瓶口朝上直立起来。

储存器有陶盆、陶壶、陶罐、陶缸和陶瓮等,可存水和储物。大陶瓮除了储存粮食外,也会用来放置小孩尸骨。

陶塑艺术动物题材居多,猫头鹰、猪、狗、羊、鸡、鸟等最为常见,多数是宗教活动的器具。

袋足内模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陕西西安斗门镇出土

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半坡遗址彩陶上的鱼纹演变关系图

编织的起源可追溯到中石器时代。欧洲中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可见篮筐的形象。人们编织篮筐,用来盛放采集来的野果、植物块茎等。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还开始编织席子。由于编织物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出土的实物不多。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块芦苇席残片,估计曾铺在干栏式房屋的地面上。从大量藻类、菱角、葫芦等水生植物遗存可知,当时芦苇生长茂密,为编织芦苇席提供了充足原料。

原始的织布法是用两根木棍把纱线绷紧,然后有条不紊地编结。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原始织布机,提高了织布效率。

织物的原料,开始是利用植物中的天然纤维,如麻、葛等,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蚕丝。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人工割裂的蚕茧,在其他遗址也发现绢片、丝线、丝带等,全是家蚕丝织物,从丝织物的密度不难看出,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相当水平。

席纹陶钵底部印痕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陶钵底部有席纹印痕,是用席子衬垫未干的陶坯所致。

布纹陶钵底部印痕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陶钵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致。

原始腰机使用示意图

腰机是原始织机的一种,结构简单。河姆渡遗址出土很多大小不一的木棍和扁刀,据推测是腰机的部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