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及其特点

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及其特点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年左右至5000年左右,各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各自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有些地区的文化可延续到距今4500年左右。这时期的遗址数量不少,分布广泛,出土的陶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发展,尤其墓葬方法更是各具特色。因在河南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交叉三角纹彩陶瓶 仰韶文化 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从出土的仿动物造型陶器可知,大汶口文化的陶塑艺术相当纯熟。

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及其特点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年左右至5000年左右,各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各自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有些地区的文化可延续到距今4500年左右。

这时期的遗址数量不少,分布广泛,出土的陶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发展,尤其墓葬方法更是各具特色。

因在河南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居民种粟,粟亦称“粱”,俗称“小米”,与粟米不同。他们也饲养猪、狗、鸡等。此外,有大量渔猎工具出土,有些骨鱼钩还带有倒刺,与现在的鱼钩相似。

仰韶文化开始于距今7000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左右,经历2000年的发展,然后过渡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仰韶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红陶黑彩的彩陶,彩绘纹样主要为鱼纹、鹿纹、鸟纹、蛙纹、人面鱼纹、变体鱼纹、弧线纹、圆点纹等。此外还有一些意义不详的刻画符号。

尖底彩陶罐
仰韶文化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彩陶盆
仰韶文化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从遗址发现,仰韶文化的墓葬分两大类:儿童葬和成人葬。儿童葬是把夭折的儿童放进瓮棺内埋在村内,瓮棺盖的底部有一个小孔,据推测,可能是用来让灵魂自由出入的;成人死后则埋在村外的公共墓地,墓坑排列整齐,纵横成行。

交叉三角纹彩陶瓶
仰韶文化
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从出土的仿动物造型陶器可知,大汶口文化的陶塑艺术相当纯熟。特别的是,此地居民有用猪殉葬的习俗。

大汶口文化骨制品和兽牙制品的工艺水平较高。居民盛行佩戴饰物,如男女均佩戴由猪獠牙制成的束发器。陪葬饰物有臂环、指环、象牙梳等。

遗址出土的渔猎工具相当多,而且也较先进,例如牙质鱼钩、石匕首、骨匕首以及石矛、骨矛等大型投刺猎具。

据推测,大汶口文化约始于公元前4300年前,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约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过渡至山东龙山文化

白陶制炊器
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白陶质地细腻,质硬而色泽明丽。(www.daowen.com)

黑陶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
山东安邱出土

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锥形玉饰
大汶口文化
山东三里河出土

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有前后直接继承的关系。大溪文化大约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之后发展为屈家岭文化,约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

大溪文化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饲养猪和狗,用鱼陪葬,有的会把鱼放在死者身上,有的把鱼放在死者口边,也有把两条大鱼分别垫压在死者两臂下。

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直径86厘米的大陶锅,反映当时存在人口较多的大家庭。另外,大多数墓的陪葬品贫乏,少数墓的陪葬品丰富,表明当时已出现贫富之分。

这个地区主要分为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和崧泽文化。

河姆渡文化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出土的陶器,纹饰多为绳纹,刻画的几何形图案和动植物图案突出。在遗址还发现了木工工具和木建筑构件,房屋是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与棚屋相似。

河姆渡文化的艺术品较为发达,尤其以雕刻雕塑艺术品最令人瞩目。圆雕木鱼、陶塑猪、陶塑人头像等工艺品丰富多彩,象牙雕刻工艺品,例如鸟形象牙圆雕、双鸟朝阳象牙雕刻等,制作精美。

鸟形象牙圆雕
河姆渡文化
浙江河姆渡出土

苇编
河姆渡文化
浙江河姆渡出土

马家滨文化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之间,之后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大约在公元前39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崧泽文化居民种稙水稻,出土的陶器陶质细腻,火候较高。在遗址发现90多座墓葬,陪葬品多为鼎、陶豆、壶、罐等陶器,也有少量的生产工具和玉石装饰品。

黑陶壶
崧泽文化
上海崧泽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