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人的超级武器:弓箭的强大力量

智人的超级武器:弓箭的强大力量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由此获得丰富的蛋白质,在体质及智力上快速发展。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的遗址中,便发现与人体大小相当的动物骨骼化石,而且多为成年。弓箭是当时最有效的狩猎工具,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实物证据。最重要的是,弓箭的设计可让猎人瞄准猎物,提高命中率。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骨器仍大量存在。一些特殊用途的骨角器,如骨鱼镖、骨锥、骨标枪、骨针、骨矛头等,更成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标志。

智人的超级武器:弓箭的强大力量

为了生存,人类在狩猎方法及工具上下了不少功夫,弓箭的发明,更使狩猎效率大大提高。人类由此获得丰富的蛋白质,在体质及智力上快速发展。

早期人类,至少在南方古猿阶段,主要以植物为食,靠捕捉鱼类、鸟类、啮齿类等动物,或分食刚死去的动物来补充蛋白质。当人类越来越了解动物的习性,制作木器、石器、骨器等技术也在进步时,人们改进了狩猎方法及工具。

最初,人类靠天然的木棒、石头,通过群体合作捕猎老弱或年幼的野兽。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会先把竹棍、木棒砍断,再用石器把它们稍微弄尖作为狩猎工具。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的遗址中,便发现与人体大小相当的动物骨骼化石,而且多为成年。这些动物奔跑迅速,用天然的木棒或石头是难以捕获的,这就足以证明,当时人类已开始使用加工过的狩猎工具。

在欧洲,曾发现一支紫杉制成的木矛,非洲也有类似的木器被发现。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使用木器狩猎的记载,可是至今没有出土过这类木器。

石球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很常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南北方均有石球出土,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球,做工十分粗糙,只能用来砸击硬壳果。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出现大量石球,做工比较精致,体积也由大变小,可能主要用于狩猎。在许家窑遗址发现大量野马的化石和千余件石球,由此推测,许家窑人是用石球来捕捉野马的。

石球除了用手直接投掷,另外还有两种使用方法。

一是绊兽索,用绳索把石球拴系在木杆的一端,另一端拴系一段绳索,用力朝野兽猛甩过去,野兽被打中要害便倒下,即使不中要害也可将野兽绊住。

二是飞石索,即用兽皮或植物纤维制成网兜,两头各拴一根绳子,兜内放石球,摇动两根绳子,石球便旋转,松开一根绳索,石球便飞出,有效射程有时可达50米至60米。

石球使用方法示意图

许家窑出土的石球
旧石器时代中期
1976年山西许家窑出土
石球大小不等,大型的可直接用来投掷野兽,中小型的可用作飞石索,是有效的狩猎工具。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人类围攻野兽时,会用火把、叫喊声恐吓追赶猎物,也会利用自然陷阱捕捉猎物。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会制作标枪、投矛器、弓箭、鱼镖等一系列狩猎工具,狩猎效率大大提高。

标枪多为骨制,尖端锋利,缚在木柄上便可投掷出去。

投矛器又称“投枪器”,多见于欧洲遗址,一般用鹿骨和木头制成,其中一端可支撑尖矛,用力一推矛便飞向目标。投矛器延长了手臂这一杠杆,使矛投出时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加强

标枪
旧石器时代晚期
1983年辽宁海城小孤山出土
标枪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常见,但在中国同期遗址中却很少见。

弓箭是当时最有效的狩猎工具,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实物证据。法国及西班牙的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都提供了十分逼真的弓箭资料。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万年至1.5万年,当时气候变得干燥寒冷,狩猎日趋困难。为了适应新环境,投矛器、脱柄骨鱼镖等狩猎工具相继出现,弓箭也在这些投掷工具的基础上被发明出来。

弓箭可通过瞄准提高命中率,射程远远超过其他投掷工具,可远达80米至100米,足以应付奔跑迅速的动物,如鹿、野羊、野牛羚羊等。

欧洲洞穴壁画上,一只猎物往往身中许多箭头,有些壁画则画了众多猎人各持一弓集中射击一只野兽。可想而知,这是远古时代人类狩猎的方法。(www.daowen.com)

弓箭的使用方法
把箭头附在箭杆上,利用弓的弹力将箭头与箭杆一起射向远方。最重要的是,弓箭的设计可让猎人瞄准猎物,提高命中率。

石镞(箭头)
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西朔州峙峪出土,距今约2.8万年

骨鱼镖分为死柄鱼镖和脱柄鱼镖两种。死柄鱼镖是将鱼镖固定在木柄上使用,脱柄鱼镖的镖可与柄分离。

脱柄鱼镖曾被许多民族使用,特别是环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居民,如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半岛等地的居民,只是它们的名称、用途不尽相同而已。

例如台湾阿美族的脱头枪,野兽负枪逃走时,枪头受震动与枪杆分离,枪头有倒钩,不易拔出,枪杆与枪头又有绳索相系,枪杆拖在后面,就成为野兽的绊脚石。由此可知,骨鱼镖是捕鱼与狩猎两种功能兼备的工具

成功的狩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使人类体质尤其是智力得到快速发展。狩猎需要群体合作,这对语言的产生和社会的形成,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脱柄鱼镖使用方法示意图

小孤山骨鱼镖
旧石器时代晚期
1983年辽宁小孤山出土

石头、木头和动物的骨头都是远古人类用来制作工具的原料。木制工具易腐烂,很少保存下来,而骨器和石器则较多。骨头虽不如石头坚硬,但尖锐而有韧度,适合制作锥、针、鱼镖等细小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开始使用骨头,直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骨角器发展呈现多元化,同时人类也掌握了磨光、钻孔等加工技术

有学者推测,骨器的出现与敲骨取髓的行为有关。人类用石器或石块敲碎动物骨头取髓时,会拾到有尖、有刃的碎骨,这些有尖刃的碎骨不需加工也可使用,再稍微加工后,便成为骨器。

旧石器时代的各类打制骨器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出土
各类打制骨器,与石器类型十分相似。

在旧石器时代,打击骨器是以大中型哺乳动物的骨头为原料,用锤击或砸击方法直接打制而成。

早期的骨器制作比较简单、粗糙。旧石器时代中期,骨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制作的骨器形状整齐,两侧对称。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骨器仍大量存在。骨器的功能与石器基本相近,制作方法与石器也相似。

骨角铲
旧石器时代晚期
1975年贵州兴义猫猫洞出土
由一段鹿角制成,先在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倾斜度的刃口,再进行磨制,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磨制骨器的技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骨角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表现在锯割、刮制、磨制和钻孔等新的加工技术上。一些特殊用途的骨角器,如骨鱼镖、骨锥、骨标枪、骨针、骨矛头等,更成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标志。

以山顶洞骨针为例,同一个遗址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钻孔技术,一种是采用刮挖方法制成,另一种是采用两面对钻的方法制成。

山顶洞骨针
旧石器时代晚期
1933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出土
残长8.2厘米,孔径0.31厘米至0.33厘米。针身保存完好,针孔处破裂,表面有刮磨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