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大臣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为求取长生不老药,带领3000名童男童女东渡入海,写下了中国人赴“海外”的最早记录。自秦以来,中国人去“海外”的络绎不绝。千百年来,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勤劳俭朴的民族传统,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和智慧,战胜千难万苦,终于赢得了生息繁衍的今天。2000万余华侨身在异国,心怀桑梓。这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和中华民族共命运、同患难,他们奉献出的是一颗颗的赤子之心。
陈嘉庚是中国现代史上和华侨社会中第一个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光辉旗帜,在他的一生中,集中地体现了华侨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倾资办学,誉满海内外。1890年年幼的陈嘉庚随父到新加坡经商。30而立,他惨淡经营,发愤创业,终于赢得巨利。在异国他乡,他饱尝了“海外孤儿”的滋味,他渴望祖国强大起来,以做海外华侨的靠山。他上下求索,寻找报效祖国的途径。1910年,他毅然加入同盟会,倾资捐助振兴中化的革命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从社会得到的,用之于社会,用之于国家民族。”从1913年起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兴办教育,为国服务。”他在家乡陆续兴办了各所学校10所,统称集美学校。1921年他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他的公司,可他坚决表示:“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他一生用于文化教育事业上的钱,达1.5亿元,而他和家人的生活则相当俭朴。
抗战时期,他针对汪精卫的对日妥协言论,向国民参政会发一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并获通过。他负责组织新加坡华侨积极参加抗战,以协助盟军,为祖国赢得声誉。抗战胜利后,他和胡愈之等人创办《大侨日报》,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断报道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消息。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新政协,参与国家的领导工作。在新加坡著写《新中国理想论》受到海内外同胞的欢迎。1950年他定居北京,全力倾注在集美学校的办学上。弥留之际,把自己的300多万元存款全部献给国家。临终时还深切关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盼望台湾尽早回归祖国。
毛泽东赞誉陈嘉庚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何香凝称他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霍英东是香港巨富之一,但他更是著名的爱国人士。童年时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去当苦工、学徒、搬运工。青年时期他稍有积蓄,便参与经营运输业及其他商业活动。50年代初,他在发展驳运业上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从事多种经营,他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扩大。
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霍英东出于爱国热情,在内地投资,捐赠项目达67项。他慷慨解囊,捐款1亿港元,作为祖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基金。他还向中国国家教委捐赠100万美元,作为出国留学的学金。1982年,霍英东拨款10亿港元成立了“霍英东基金会”,为祖国的教育、体育、文化、交通、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出力。同年12月18日,他又拿出1亿港元,在广州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他还宣布,今后每年要向内地投资1亿港元以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荣获15块金牌使他欣喜若狂,他激动地说:“我们中国人,再也不是东亚病夫,我们终于扬眉吐气,站起来了。”听到中国要承办第11届亚运会这一消息,他十分激动,他为祖国有这么大的气魄感到骄傲,为此他捐款1亿港元帮助建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
当人们称赞他对祖国所作出的贡献时,霍英东却说:“我对祖国的贡献,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今后,我要抓紧时间为祖国为人民多做点儿实在事。”霍英东支援国家建设“一滴水”的精神,对祖国的建设事业起了促进作用,对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带头作用。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是美籍华人。1957年他31岁时,和杨振宁一起推翻了世界物理学界30年代奉为金科玉律的“宇宙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此外,他在统计力学、核物理学方面解决了一些长期解决不了的科学难题。他虽然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却时刻关心着中国的繁荣富强,曾多次回国探亲、讲学,尤其对中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1974年回国时他就向毛泽东、周恩来建议,提出理科人才可以像艺术、体育那样,从小选拔培养。1980年他应邀来中国讲授“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李政道平常在国外每年一般只讲课28~30小时,这两门至少2~3年才能讲完。为了加速培养中国四化急需人才,他决定在中国用2~3个月的时间讲两年的课。一年以前,他就开始备课,仔细地思索、选择,努力把粒子物理的当代最新成果融入到讲稿中。他的妻子、儿女见他瘦了,嗓子哑了,一次次劝他歇一歇,他都笑笑说:“去北京讲完课,我就休息。”讲课期间,他还不辞劳苦,深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与同学谈心,鼓励他们为振兴中华发奋努力,并且与中国科技大学领导人就如何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亲自做交谈。他的夫人秦惠筠风趣地对邓小平说:“政道变了。过去对这事从不感兴趣,去年为了给中国培养高能物理人才,他在4个月时间里,亲自打了多次电话,联系培训问题。他连讲课也变了,过去他也从没这么讲过。”他自己说的好:“大家都被中国四化推动起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我岂能袖手旁观。振兴中华,创造祖国美好未来是所有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我也有份儿。”(www.daowen.com)
中国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如果没有华侨同胞的鼎力相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早期,为了梦寐以求的共和国,海外赤子不仅从经济上慷慨捐助,而且不怕流血牺牲,亲自参加了推翻帝国、建立共和国的斗争。如新加坡华侨李文楷、李炳辉等,义无返顾地走上疆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海外赤子悲壮的报国篇。抗战八年,华侨10万人,共筹得捐款约2亿美元。在天津,爱国华侨陈嘉庚、胡文虎等揭起“人人竭诚尽力,输财助战”的爱国捐赠运动。有许多华侨如林福来、林亚水兄弟、白雪娇女士等怀着一腔热血,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安定环境,长途跋涉,回到祖国,直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海外赤子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祖国获得了新生,为实现爱国、报国的志愿,许多侨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地位和待遇,怀着报国之志,冲破种种阻挠,毅然回国,尽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光和热。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0年,又回到祖国的怀胞,为中国的火箭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西方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陈宗基于1955年从印尼回国,成为新中国土流变学和岩石力学的奠基人。德国华侨王运丰在新中国成立后,舍下全部财产,带着1吨重的图书资料回国,为我国内燃机工业和电子计术中心的建设做了有益的工作。王德宝、钱三强、卢嘉锡、王大衍等著名科学家,都怀着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对新中国的物理、化学、光学等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祖国强大了,华侨在国外的腰杆就能挺起来。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千千万万个海外炎黄子孙的心声。他们虽久居异国,但中国心、桑梓情永远不变。
【操练】
中华英才名言、名事三分钟演讲
操练目的:这个活动有意让学生个个演讲,人人参与。通过搜集名人事例,写演讲稿,发表演讲、交流心得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事迹的伟大力量。
组织方法:1.在举行演讲之前,让学生搜集历史上的爱国名人及其典型事迹,或者是名人所说的一句或几句话。学生可以从学过的历史、政治课里面找,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搜集,还可以请教老师、父母、兄长。
2.获得了资料后,要进行整理。可以就名人的名言,进行发挥,联想,写出一篇短小的稿子。例如可以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谈自己的社会理想;还可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一句爱国名言“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抒发自己对邓小平同志的敬爱怀念之情。在整理资料时,还可以把名人的爱国故事加以整理,用于演讲。
3.演讲前,要求同学先预演一下,可以互相演,也可以在家里对着镜子做练习。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投入,仿佛自己就是正在演讲的爱国志士。演讲时,组织者可事先通过演讲稿按历史人物、事件的顺序做一个排列。然后按顺序开始演讲,演讲内容要求事例典型、语言精炼,抒发自己的感想时要真实,不要造作。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可在一起就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说效果等互相评论、发表意见、总结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