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爱国英雄的豪情壮志

中国爱国英雄的豪情壮志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中华儿女多英雄,中国人“保家卫国,誓死力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的精神无不显示中华儿女奋斗进取、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他以鲜血和生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信条,成为“大节垂千古,忠勇贯日月”的爱国英雄!

中国爱国英雄的豪情壮志

近代的中国遍体鳞伤,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为,正当中国这头睡狮猛醒时,日本又对中国张开血盆大口。然而中华儿女多英雄中国人“保家卫国,誓死力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的精神无不显示中华儿女奋斗进取、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吉鸿昌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18岁入伍当兵,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国民党第二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1年他因不愿进攻工农红军根据地,被蒋介石强令出国。出国前一天,“九·一八”事变发生,他闻讯痛哭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者,皆该誓死救国。”电告蒋介石,愿率军北上抗日,没被应允。到美国后,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歧视,他把一块木牌用英文写上“我是中国人”,佩带于胸前,走遍美国各大城市。“一二·八”事变后,他毅然回国,参加抗日,但因蒋介石的反对,未能如愿。于是他抱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态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吉鸿昌率领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举起义旗,决心献身报国,打败日本侵略者。他鼓励士兵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江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捷报频传,震惊中外。后来抗日同盟军被蒋介石出卖,遭到失败,吉鸿昌也被捕惨遭杀害。在刑场上,吉鸿昌,以大地作纸,以树枝作笔,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章: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以鲜血和生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信条,成为“大节垂千古,忠勇贯日月”的爱国英雄!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对帝国主义和黑暗的封建军阀统治表示强烈不满;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豪情满怀地朗诵岳飞的《满江红》,他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信念,学习古代民族英雄,决心拯救自己的民族,保卫自己的祖国。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开封大中学校师生纷纷涌上街头,游行示威。杨靖宇斗志高扬,用洪亮的声音进行演讲:“我们再不能忍耐下去了,起来吧,同胞们!全中国人民站起来,举起铁拳,打击日寇,拯救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27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者,曾五次被捕,受尽折磨,他都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他立即投入抗日救国斗争,赴东北反日斗争最前线。历任军政领导工作,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和党员对革命事业必须抱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1935年,东北各部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统帅第一路军,转战长白山区,驰骋林海雪原,威震东北大地,使敌人闻之胆寒。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东北敌人为巩固后方,加紧对抗日联军进行“讨伐”。东北抗日斗争的形势恶化。面对日军的严密封锁,疯狂围攻,联军只有转移到森林中。在冰天雪地里,以草根充饥,以泥巴裹伤,顽强战斗,豪不气馁。为了减少损失,杨靖宇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进行“麻雀战”。后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蒙江买粮时被敌人包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胃腹,在他的胃里没有发现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郭沫若对杨靖宇作了崇高的评价:“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至今,在东北民间还广为流传着《杨靖宇是英雄》的歌谣:“撒热血,遍地红,杨靖宇是英雄。万古千秋留英名,永远活在人心中”。(www.daowen.com)

张自忠是国民党二级上将,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之际,义无反顾地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冲锋陷阵,洒尽一腔热血,在抗战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还在天津法政学堂读书时,张自忠亲眼见到自己的国家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惨状,心里产生了强列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深感只学习法政于事无补,只有投军从戎才能救国,才能尽匹夫之责。1914年,他毅然走出校门,投军从戎。他先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历任连、营、团、旅长、开封军官学校校长、师长等职。他任军校校长时,对学员特别注重爱国精神的教育,让士兵了解中国受侵略的历史,他常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话来自励和励人。

他率部取得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我军在北方战场“长城抗战”的首场胜利,成为抗日史上光辉的一页。张自忠因此成了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他从天津市到济南后还致函旧部:“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寇,还我江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他亲自指挥了两次临沂大战,日军两度惨败,重创日寇号称“铁号”的板垣第五师团,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也为台儿庄大捷揭开了序幕。驻守襄河西乡时,他慷慨表示:“为国为民死之决心,海枯石烂,决不半点改变。”与敌人血战9昼夜之后,率军突围,受伤7处,仍冲杀不已。终因伤势过重,他以身殉国。临终时,他留下了最后的话:“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良心!”

张自忠将军英勇殉国的事迹,立即在全国传开。朱德在祭文中称赞道:“将军之伟绩,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鞠躬尽瘁,率以身殉,全国人民,同声悲悼!”周恩来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军人之魂!”1982年国务院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为他对中国文化革命的贡献之大,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他早年到日本留学,积极接受爱国革命思想,立志为祖国献身。开始他认为医学是祖国之需,但后来在一些事实中,他终于醒悟到:为了拯救祖国,为了匹夫之责,最要紧的并不是用医学来医治同胞肉体的病痛,而是首先设法医治同胞心灵上的创伤,唤醒其思想。从此,他弃医从文以改造“国民精神”。回国后,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他写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脍炙人口的小说,无情地揭露、抨击封建社会和封建道德,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20世纪20年代初他开始接触并研究马列主义,并且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是“左联”的核心,并同国民党反动御用文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年初,虽身患重病,他仍以“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奋斗精神坚持战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最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多数人,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他不愧为“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如有难,需我作先锋”、“国家之兴亡,匹夫应有责”,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的体现。还有写不尽、颂不完的英雄志士: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维护祖国统一终生不忘的台湾诗人邱逢甲、“七·七”抗战壮烈殉国的佟麟阁、血洒卢沟桥畔的赵登禹、“八·一三”抗日勇士、“太行浩气传千古”的中共抗日名将左权、奋起抗日不移的回民抗日英雄马本斋、为民主而奋斗致死的闻一多、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中华好男儿,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伟大人民的光荣,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之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