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
毋庸置疑,《圣经》中的诸多神话故事都是在近代以前的千百年中形成的。那也应该包含中国元素,因为在近代以前,遥远的旭日东升般的东方文明一直是西方神秘想象的源泉。再说,在自然环境上,伊甸园也应该是在东方(有待考证)。然而,《圣经》的神话故事是在文艺复兴期间借助于四大发明汇集出书的(瑞士语言学家巴利道夫考证,《圣经》成书于中古-近代之交)。在此过程中,它吸收了许多异教的哲学与文化——借用中国智慧伪造的古代埃及和希腊的哲学与文化。
由于近代以前的西方没有时间概念,《圣经》的年代序列是在17世纪参照中国历史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近代以前的基督教充斥着迷信,它的“真神”——具有文化意义的精神——是在华耶稣会士为其找到活水源头,而使之正本清源的(莱布尼茨曾为梵蒂冈做过这项工作)。
另外,《创世纪》中的牺牲自然的内容类似于希腊哲学之宰制自然,它们被今天的环境研究者们诟病为地球生态恶化的精神根源。这两者思想应该是“同出异名”,都是近代早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督教和古希腊的此种反自然、害生态的思想,若是在人们囿于家园的古代等于是自体毁灭)。
《圣经》中的古代神话不能算是真正的宗教,格雷厄姆说:“《圣经》(新约、旧约)经过许多世纪,其旨向、思想和故事不断变化,最后成书;而我们却轻信它是‘太初有道’,是上帝的话。”[4]
关于《圣经》的知识充实,普罗普说:“文艺复兴的圣经学术的创新通常归因于客观条件的改变,它使之成为可行;那就是印刷术……文艺复兴学者发现巨量的希伯来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它迅速地传播开来……”[5]我们认为这个“巨量的希伯来知识”(包括犹太哲学)应该全是“东方新知”。
关于《圣经》吸收“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一位学者写道:“在基督教的形成过程中,它吸收了颇多后亚里士多德希腊的伦理和罗马哲学,尤其是吸收了斯多葛派的……由此,基督教至少在两种类型上吸收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思想,一是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宇宙观,一是伦理道德的思想。”[6]
神职学者约瑟夫·肖指出:“自从古代,基督教人文主义就是希腊哲学与《圣经》这两种思想的合流。”[7]这句话似乎违背西方的“常情”——照理来说,应该是先有希腊哲学,再是基督教,最后才是人文主义。但这句话则是端倪可见、暴露马脚,那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塑造”了希腊哲学和《圣经》。
以下谈一谈基督教形成与《易经》的关系:海科克和斯蒂克利说:莱布尼茨的通信者(在华耶稣会士)相信:《易经》是宗教思想和普遍科学的双重源头。[8](www.daowen.com)
《易经·观卦》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今译:圣人效法自然的神妙规律来设立教化,而使天下的人服从。“神道设教”是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源头。亦即肖伦伯格所论:莱布尼茨为梵蒂冈研究中国的神(天道)与科学,他发现中国的神与基督教原本是一样的,中国用阴阳来进行适度调节。[9]
莱布尼茨说,在4500年之前,中国人使用二进位制数学发展神学的和科学的真理。[10]
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是个主要文明。她有三个重大发展期:(1)圣人王国持续到公元前19世纪;(2)从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孔子和百家学派;(3)公元11世纪开始的新儒家阶段……
莱布尼茨研究中国是在17世纪后期,他发现中国的神和宇宙观,与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所提出和柏拉图所确认的神和宇宙观是基本一致的;这也是耶稣最初所教的,但中国比别的民族在科学上做得更远。中国凭借阴阳原则推动其民族发展……[11]
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讲述:中国的神是很古老的。鉴于在中国,神(昊天上帝)是“一”,亚伯拉罕的一神教可能来自中国。进而中国神被带入希腊(哲学)……阿那克萨戈拉说:“神是一。”柏拉图在和巴门尼德对话中,证明神是“唯一不二”。如果神是一,神与宇宙乃无始无终。由于这个缘故,我认为所有耶稣的教义都不外乎是中国神(上帝),也就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神、孔子的神、柏拉图的神和亚伯拉罕的神。[12]
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称:在公元前三千年,中华民族开始感通“神”(上帝)。那时,中国人禀赋万有在神论(Panentheism),由此,他们发展了宇宙观的认知体系,它是无始无终的。通过儒学的含弘光大,中国的神和宇宙观出现在希腊阿那克萨戈拉的著述里……柏拉图的思想是与中国神一致的……它证明:神(天道)是“健行不息、化生万物”,世界形成于“一”(老子曰:“昔之得一”)。
耶稣的教诲与孔子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及柏拉图的神及宇宙观是一致的……在《新约》中,耶稣讲授的是中国的宇宙观和万有在神论……17世纪,教会领导人请求莱布尼茨研究中国的神和宇宙观。莱布尼茨回答:神(天道)和宇宙观形成了亘古持续的世界(文明与人类社会)……莱布尼茨还说:中国创造了真正的神和宇宙观。[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