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格尔抄袭中国哲学的成果及虚构的西方文明史书评

黑格尔抄袭中国哲学的成果及虚构的西方文明史书评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黑格尔哲学批判鼓吹西方中心论—帝国主义的哲学家黑格尔,有三种品性:第一,眼光狭隘,颠倒黑白。[88]第二,抄袭中国,盗憎主人。黑格尔曾指控他的朋友温迪施曼抄袭自己对中国哲学的诠释。[90]黑格尔反复贬低中国哲学,而否认自己是祖述之。杜瑞乐在其所著《黑格尔与中国宗教》一文中指出……唯有与雷慕沙的个人相会才能明显改变黑格尔有关中国宗教世界的立场。

黑格尔抄袭中国哲学的成果及虚构的西方文明史书评

甲、黑格尔哲学批判

鼓吹西方中心论—帝国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有三种品性:

第一,眼光狭隘,颠倒黑白。作为一个种族主义者(欧洲人灭绝美洲土著,在他看来是“合乎逻辑”),[87]黑格尔刻意背离历史事实,将世界历史上的东方与西方的主从关系——文明中心与边缘化外的关系——颠倒了过来。他无视在此之前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把西方从基督教治下的原始状态,一步步改造成了“近代文明”(马镫→四大发明→奠基农工商科技→奠基思想、国家制度、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美国历史学家说:“……西欧从贫穷落后和默默无闻中崛起……拿来了中国的发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成为)先锋和受惠者。”[88]

第二,抄袭中国,盗憎主人。黑格尔曾指控他的朋友温迪施曼(Windischmann)抄袭自己对中国哲学的诠释。[89]黑格尔在其“创建”辩证逻辑时所用的,全是中国的相关思想。他把原本的有机整体,“知行合一”于现世,庸俗化为西方的僵死线性,“借花献佛”于上帝。例如其著《小逻辑》乃因袭《道德经》,书中用了一百多个老子的概念——“有”与“无”,但黑格尔却只字不提这位令他受益终生的东方宗师,仅说:“‘共相’二字虽是从中国旧哲学中借用而来,并不因此就陷于‘古雅’‘陈旧’”。[90]黑格尔反复贬低中国哲学,而否认自己是祖述之。

第三,思维低下,故弄玄虚。罗素在其所著《西方哲学史》中说:“(在我看来)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关于中国,黑格尔除了知道有它(存在)之外全然无知。”[91]爱德华·凯尔德教授评价道:“……狂妄地提倡那全然是胡说八道的东西,把毫无意义、夸大其词的语言串联一起,犹如迷魂阵;这原先存在于疯人院的,终于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竟成了迄今为止最厚颜无耻、全然神秘化的工具,其结果是……将保留着一座德国人愚蠢的石碑(a monument to German stupidity)。”[92]

乙、黑格尔与老子

黑格尔哲学与老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黑格尔是从法国汉学家雷慕沙那里接触老子思想的,他自己也注解了《道德经》中的诸概念。杜瑞乐在其所著《黑格尔与中国宗教》一文中指出……黑格尔所拥有的资料之特征……可以与一种在欧洲掌握的有关中国信息的发展相联系……黑格尔于1820年左右,突然一举掌握了有关中国的已经相对较完整的资料,既包括在北京的耶稣会士们的研究,又包括比较持批评态度的文献……唯有与雷慕沙的个人相会才能明显改变黑格尔有关中国宗教世界的立场。这次相会发生于黑格尔1826年应维克多·库散(Victor Cousin)的邀请赴巴黎的一次旅行。他当时在法国科学院出席了雷慕沙的一次报告会,并且仔细地阅读雷慕沙于1820年报告的《论老子》一文……黑格尔于其逝世前一年,准备其《逻辑学》第2版时,不可能与对中国宗教界的……诠释毫无关系……1827年重新发现了道教是由最早重新阅读其法文史料而引起的。[93]

颇能说明问题的是,两位跨越万千时空的哲人竟是奥旨雷同,如:“道绝对精神”、“无→有→万物”和“正→反→合”等概念。

极为讽刺的是,在其辩证法的专著《小逻辑》中,黑格尔使用了老子的“有”和“无”的概念不下百次,却不提老子本人一次。他为了暗衬是他自己“独创”了这对矛盾(有无)——其辩证法的支柱之一,他故意用佛家来遮人耳目,用“无”混“空”。黑格尔“借佛”的原话是:“佛教徒或西方的虚无主义者认‘无’为‘绝对’。”“……佛教徒认作万事万物的普遍原则、究竟目的和最后归宿的‘无’。”

明明说“无”的不是佛教,而是道家,黑格尔反而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照理来说,在他的这部酷似《道德经》——实际上是其同质放大——的辩证法专著里,黑格尔应该“请出”老子,说明彼此异同,再作“超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况且他在其先前的论述(《哲学史讲演录》)中已提及老子的“无”。

以下略为对照一下《小逻辑》与《道德经》中的相关言论:

〔老子〕“有无相生。”≈〔黑格尔〕“是一个纯粹的无,但无中却包含有,同样……是一个纯粹的有,但有中却包含无。”

〔老子〕“有无相生。”(动态,如阴阳图,与《易经》的有关)。≈〔黑格尔〕“足以表示有无统一的最接近的例子是变易。……所以,变易就是有与无的统一。”(www.daowen.com)

〔老子〕“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黑格尔〕“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黑格尔〕“‘有’的对方,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总结起来,‘有’是第一个纯思想,无论从任何别的范畴开始……都只是从一个表象的东西,而非从一个思想开始,而且这种出发点就其思想内容来看,仍然只是‘有’。”

〔老子〕“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黑格尔〕“上帝只是最高的本质,此外什么东西也不是。”

〔老子〕“象帝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格尔〕“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

〔老子〕“反者道之动。”≈〔黑格尔〕“在辩证的阶段,这些有限的规定扬弃它们自身,并且过渡到它们的反面。……如果单就其自身的性质来看,如何立刻就会转化到它的反面。”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黑格尔〕“绝对精神不是消极被动或僵死不动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处于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归根复命。”≈〔黑格尔〕“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抽象的逻辑概念,超时空、超自然、超社会地自我发展着。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转化为自然界,表现为感性事物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法、道德、伦理等社会意识)和绝对精神,又返回到自身。”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复归于无极。”≈〔黑格尔〕“这就需要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经过了一番折腾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

当代德国哲学家艾尔伯菲特撰文《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其中写道:黑格尔……对于德国哲学中出现与“道”的思想的接近,是有先行指导意义的。如此,黑格尔对于老子的接受……亚洲哲学……毕竟被包含进了哲学史……欧洲中心论的哲学奠基者黑格尔,以欧洲中心论的方式,让非欧洲文化为其自己的体系服务,并使得非欧的思想传统不再有尊严。[94]

丙、黑格尔哲学的退化

黑格尔抄袭了中国哲学,而又使之发生退化。正如博尔纳教授所指出,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起因于各种各样的矛盾,它总的被描绘为……阴和阳……这个辩证观念被黑格尔简单化,失去完美,他用于解释历史。……孔子强调,辩证关系不是从一个极端(左)到另一个极端(右)的短暂延续,而是不断的双双和解。黑格尔……提出总的过程的第一步是“正题”,它表示一定的历史时间;在其被一个“反题”所对抗之后,便有一个新的发展,即“合题”。在下一个时段,合题就成了正题。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窃取了阴阳和左右(两极)动量。他试图在制造概念魅力和客观范式,并且使之简单化到与有机系统无关的程度。[95]

黑格尔哲学与老子及中国文化的迥异之处,尤能说明中国文化传到西方之后,便发生了严重退化,如以下有两点:第一,关于“正反合”之“合于道”,在中国文化是合和于自身及万有(万物一体);而黑格尔则是“合”于上帝或绝对精神(世间冲突)。

第二,用“正反合”来衡量两种文明之优劣,西方始终处于第二阶段(反),而不能和合,直到毁灭为止(牺牲生物圈与全人类)。相比之下,中华早就进达第三阶段(合),且已历经许多个“正反合”,不断地“平天下”,来融消世间的忧患。但黑格尔看不到中国是动态平衡,还以为其静如初(正,太初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