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欧洲认同薄弱制约一体化与政策实施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欧洲认同薄弱制约一体化与政策实施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0]欧洲认同的薄弱不仅从整体上制约了欧洲一体化的顺利发展,也将成为制约欧盟社会政策未来发展的深层因素。从传统上来讲,社会政策本属于主权国家的内政,欧盟试图将社会政策的主体适度转移到主权国家之上的超国家行为体,这也是打破传统的第一次尝试,人们对此的思想认识也很难转变,而欧洲认同的薄弱将使其变得更加困难。其次,欧洲认同的薄弱还会直接影响欧盟社会政策的实施。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欧洲认同薄弱制约一体化与政策实施

欧洲一体化虽然取得了很多突破,尤其在经济一体化领域先后实现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等一系列一体化发展目标,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也逐渐将外交、防务等纳入欧盟统一协调的范畴,但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的推进并没有自然增进欧洲各国民众对欧盟的认同。[48]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一体化发展之初,欧盟并没有意识到建立欧洲认同的重要性,再加上功能主义理论的长期影响,造成共同体的运作主要依靠一些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欧洲的普通民众并不能参与到欧洲的治理过程中,也不了解欧盟的具体运作过程,复杂的欧盟条约及法令还使得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接近欧盟。另一方面则在于共同体将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无暇顾及其他问题。这样的发展模式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导致了普通民众与精英之间的疏离,并将从根本上侵蚀欧盟的合法性。

根据欧洲有关的舆论调查显示,在加入欧盟是否是件好事的问题上,欧洲民众与精英之间在支持率上差别较大,只有48%的民众认为加入欧盟是件好事,而精英阶层在该问题上的支持率则高达96%,是民众支持率的两倍。在成员国加入欧盟后能否获益的问题上,精英与民众的支持率基本与上一问题保持一致,两个群体的支持率仍然悬殊,分别为45%和91%。在实行欧洲单一货币的问题上,调查数据非常详细,对该问题的调查分为非常赞成、有些赞成、有些反对、非常反对四个选项,总体来看,精英阶层的赞成率达到85%(其中包括非常赞成51%,有些赞成34%),普通民众的支持率是55%(包括非常赞成20%,有些赞成33%)。[49]在这个问题上,两个群体的支持率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是从绝对值来看,这种差距短期内仍然难以弥合。

精英与民众之间相疏离只是问题的表面,其本质为欧洲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在普通民众之间形成共同体的意识,也未能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欧盟的认可与忠诚。[50]欧洲认同的薄弱不仅从整体上制约了欧洲一体化的顺利发展,也将成为制约欧盟社会政策未来发展的深层因素。首先,欧洲认同的薄弱加剧了社会政策发展的难度。从传统上来讲,社会政策本属于主权国家的内政,欧盟试图将社会政策的主体适度转移到主权国家之上的超国家行为体,这也是打破传统的第一次尝试,人们对此的思想认识也很难转变,而欧洲认同的薄弱将使其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社会政策涉及的政策领域非常广泛,牵涉每个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在缺乏欧洲认同的情况下,人们不易接受新的变化,主权国家也不能置本国民众的切身利益于不顾而接受欧盟的安排,从而影响社会政策的整合。其次,欧洲认同的薄弱还会直接影响欧盟社会政策的实施。由于社会政策的对象直接指向普通民众,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与认可,超国家层面的法律、指令和政策都无法顺利地实施,最终将制约欧盟社会政策的进一步推进。

归根结底,欧洲一体化是基于欧洲民众基础之上的欧洲国家的联合,欧盟社会政策也是针对普通民众的政策领域,仅仅建立在一些政治、技术精英基础之上的欧盟终究不会走得很远。[51]从现实的角度讲,现代社会中,公民所获取的信息非常庞大,他们的素质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都在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欧盟改变原有的模式,对民众意愿加以关注和重视。当然,随着一些问题出现之后,欧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逐渐认识到许多问题不能单纯依靠经济一体化或其他物质性的手段来解决,只能通过增加民众对欧盟的信心,甚至内心的认同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种潜藏在民众中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在根本上推动经济一体化、政治联合以及欧盟社会政策的发展。

欧盟社会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这些成果的获得从多角度、多层面提升了欧盟社会政策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同时,这些成就也是欧盟社会政策未来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它的发展方向。但是,欧盟社会政策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应对的挑战也很严峻。如何在既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维护好已有的成果,并通过协调各种分歧与矛盾,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其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前景。

【注释】

[1]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2]周弘主编:《1997—1998年欧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3]Mary Daly,“EU Social Policy after Lisbon”,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Vol.44,No.3,2006,p.475.

[4]移民工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欧盟之外的第三国进入欧盟某一成员国工作的人;另一类是在欧盟内部从一个成员国进入另一个成员国工作,或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工作的人。

[5]Linda Hantrais,Social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2000,p.28.

[6]郑春荣:《欧洲社会一体化进程述评》,《德国研究》2003年第2期。

[7]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8]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9]Andreas Follesdal,Liana Giorgi and Richard Heuberger,“Envisioning European Solidarity Between Welfare Ideologies and the European Social Agenda”,Innovation,Vol.20,No.1,2007,p.79.

[10]Monica Threlfall,“European Social Integration:Harmonization,Convergence and Single Social Areas”,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Vol.13,No.2,2003,pp.131-132.

[11]严双伍、石晨霞:《欧盟社会政策发展中的特点、成就与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2]张浚:《开放式协调方法和欧盟推进全球治理的方式:以援助政策为例》,《欧洲研究》2010年第2期。

[13]张浚:《开放式协调方法和欧盟推进全球治理的方式:以援助政策为例》,《欧洲研究》2010年第2期。

[14]David M.Trubek and Louise G.Trubek,“Hard and Soft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Europe:The Role of the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European Law Journal,Vol.11,No.3,2005,p.350.

[15]Robert R.Geyer,Exploring European Social Policy,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p.294.

[16]Robert Miles,Dietrich Thränhard(eds.),Migration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The Dynamic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London:Pinter Publishers Ltd.,1995,pp.325-326.

[17]Wolfgang Streek,“Neo-Voluntarism:A New European Social Policy Regime?”,European Law Journal,Vol.1,No.1,1995,p.39.

[18]欧共体官方出版局编,苏明忠译:《欧洲联盟法典》(第二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57页。

[19]European Commission,“Protocol on Social Policy”,Social Europe,No.2,1993,pp.89-90.转引自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20]European Commission,“Protocol on Social Policy”,Social Europe,No.2,1993,pp.89-90.转引自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21]European Commission,Treaty of Lisbon,http://www.consilium.europa.eu/showPage.aspx?id=1296&lang=en.

[22]Allan Cochrane,“Looking for a European Welfare State”,in A.Cochrane and J.Clarke(eds.),Comparing Welfare States:Britain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London:Sage,1993,p.265.

[23]Peter Taylor-Gooby(ed.),Making a European Welfare State?Convergences and Conflicts over European Social Policy,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4,pp.165-167.(www.daowen.com)

[24]Stephan Leibfried and Paul Pierson(eds.),European Social Policy:Between Fra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p.175.

[25]严双伍、石晨霞:《欧盟社会政策发展中的特点、成就与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6]Wolfgang Streeck,Soci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tudie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Advanced Capitalist Econom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2,pp.233-236.

[27]杨逢珉:《欧盟推行社会政策的实践与障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2期。

[28]张楠:《欧盟东扩及其面临的挑战》,《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29]冯剑:《欧盟东扩的受益、代价及其影响》,《开放导报》2004年第3期。

[30]Nicholas Barr,Labor Markets and Social Polic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The Accession and Beyond,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5,pp.116-117.

[31]杨逢珉、张永安:《欧盟东扩进程及其困难》,《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32]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页。

[33]Petra Böhnke,“Are the Poor Socially Integrated?The Link Between Poverty and Social Support in Different Welfare Regimes”,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Vol.18,No.2,2008,p.140.

[34]Gerda Falkner,“Forms of Governance in European Union Social Policy:Continuity and/or Change?”,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2,No.2,2006,p.84.

[35]Mark Kleinman,“The Future of European Union Social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ousing”,Urban Studies,Vol.39,No.2,2002,p.345.

[36]James S.Mosher and David M.Trubek,“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Governance in the EU:EU Social Policy and the European Employment Strategy”,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Vol.41,No.1,2003,pp.63-65.

[37]陈友华:《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建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8]李力:《欧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光明网,2006年10月15日,http://www.gmw.cn/01gmrb/2006-10/15/content_492554.htm.

[39]吴乐珺:《欧盟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人民网,2011年4月2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4301507.html.

[40]严幸智:《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初探》,《社会》2001年第10期。

[41]欧洲联盟官方出版局编,苏明忠译:《欧洲联盟条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4页。

[42]关信平:《欧洲联盟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兼析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性质与原则》,《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43]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74页。

[44]Graham Room,“Social Policy in Europe:Paradigms of Change”,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Vol.18,No.4,2008,p.347.

[45]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110页。

[46]比例原则(Proportionality),主要是要求成员国政府与社会伙伴在欧盟指令的准备与法律移植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合作。

[47]Petra Böhnke,“Are the Poor Socially Integrated?The Link Between Poverty and Social Support in Different Welfare Regimes”,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Vol.18,No.2,2008,pp.139-140.

[48]Paul Teague,Economic Citizenship in the European Union: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he New Europe,London:Routledge,1999,p.257.

[49][德]贝阿特·科勒-科赫:《社会进程视角下的欧洲区域一体化分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0]Maurice Roche and Rik van Berkel,Europea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Exclusion,Farnham and Burlington:Ashgate,1997,p.163.

[51]Hakan Ovunc Ongur,“Towards a Social Identity for Europe?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European Identity Studies”,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Vol.2,No.2,2010,p.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