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解现代国家转型:中国现代转轨的历史主调!

理解现代国家转型:中国现代转轨的历史主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其现代并非全都具有 “现代” 的规范意义。就中国而言,对现代问题的理解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针对性,它关乎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现代转型的现状与未来。中西交汇,终成中国现代转轨的历史主调。这是需要深入、系统清理的一部国家现代转变史。对 “现代” 沉潜反思,努力接纳并寻求超越,可能是中国进至 “现代” 的不二法门。

现代 的中国谋划

“现代”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演进产物。

“现代” 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政治价值、国家结构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催生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时代的社会理念、制度架构与生活方式。西方是现代的先行者、示范者。但其现代并非全都具有 “现代” 的规范意义。

就中国而言,对现代问题的理解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针对性,它关乎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现代转型的现状与未来。自明清以降,中国被卷入滚滚 “现代” 洪流,三百余年已逝。数百年间,先贤倡言,“中西文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两股道终于交汇,中国不得不认真应对西方的挑战。中西交汇,终成中国现代转轨的历史主调。但 “欲迎还拒”,究竟体现出中国应对西方挑战的矛盾态度。毋庸讳言,中国的现代转向仍然前路漫漫——骄傲的历史记忆与瞩目的当下崛起,让今天中国拒胜于迎;紧迫的改革处境与发展的前车之鉴,促使中国汲取 “现代” 经验。这是历史矛盾的眼下体现。这让人们不得不认真索问 “现代”。

中西方对 “现代” 的反思层出不穷,言其老生常谈,却也符合事实。虽说如此,其间仍存反思需要:西方在构建现代理论与谋划现代制度的同时,展开了一条颠覆 “现代” 的线索。颠覆 “现代” 与捍卫 “现代”,构成 “现代” 相沿以下的思想复调:从洛克、斯密到韦伯对现代的正面阐释,到哈贝马斯、罗尔斯对之的坚决捍卫,“现代” 纳传统于自身的理性发展与厚积薄发,留人以深刻印象。从马克思、尼采福柯现代性的拒斥、批判与颠覆,到斯宾格勒宣称 “西方的没落”,“现代” 所潜蜇的矛盾、冲突与风险、危机,横陈在人们面前,需要反思、应予批判、必须超越。中国是后发现代国家,但在 “向西方寻找先进真理” 的同时,“中体西用” 之说总是指向中国比西方更为先进的种种意念。在古今中西之间,中国的 “现代” 总是不愿规范地展现给世界。这是需要深入、系统清理的一部国家现代转变史。

在规范意义上,“现代” 具有其特定而不能混淆的含义,它与特定的现代理念、制度安排和生活风格内在相关。超越单纯时间概念去理解 “现代”,需要对现代问题进行全方位、成系统的反思。唯有直接面对现代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清晰呈现出何为真正 “现代” 的特质。为此,在单纯时间意义上的现代概念之外,凸显 “现代” 的特殊含义,理解 “现代” 的关键时刻,展开 “现代” 的反向思考,揭橥 “现代” 的实质蕴含,殊为必要、极端重要。(www.daowen.com)

“现代” 虽然成于西方,但对于寻求复兴的中华民族而言,澄清 “现代”,理解 “现代”,其价值自不待言。近现代中国与 “现代” 的遭遇,始自被动,成效不高;即便有成,“成如容易却艰辛”。如今,中国发展面临关键时刻:进而成为现代国家,退而打回落伍原形。“中国向何处去” 的问题又一次尖锐呈现在人们面前。对 “现代” 沉潜反思,努力接纳并寻求超越,可能是中国进至 “现代” 的不二法门。基于此,有两点值得特别强调:一是中国有着丰厚的传统资源,面向 “现代” 促成中华文明再出发,成就中国的 “现代” 秩序,是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必须处理好的中西文明融汇事务;二是现代中国文明的构建,不仅应当体现中华民族贡献于人类政治发展的超卓智慧,而且应当促成全人类共享的崭新秩序,为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供中国方案。这就意味着,廓清 “现代” 秩序,为 “现代” 辩护,乃是国人必须领承的使命;而心有不甘,自恋自闭,拒斥 “现代”,拖延 “现代” 进程,乃是不可原宥之罪。

不过,相关思索是有广度与深度的要求的。所谓 “共襄盛举”,方才 “成效可期”。我们期期于同行与同道的携手前行。

本辑,先起一个头,先窥视国家问题之一斑。俟后得否一窥 “现代” 全豹,端赖学界朋友伸出援手。

我们努力,我们盼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