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直接用鹦鹉嘴称被称作祸从口出

直接用鹦鹉嘴称被称作祸从口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呆头呆脑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如果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地把一个消息说了好多遍,那么这个消息即使再惊奇也会变得毫无光彩、平淡无味。

直接用鹦鹉嘴称被称作祸从口出

古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鹦鹉嘴比喻的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呆头呆脑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宋朝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有载:“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能故。’”

鹦鹉可爱,是因为鹦鹉没有自己的思维,唇舌却非同反响;人若是也没有自己的主见,愣有鹦鹉嘴似的唇舌非同反响,那还叫什么人呢?比如你身为一个部门主管,在听候老板用语言安排任何任务时,你先是听他耳提面命,接着照本宣科地向下属传达他的指令,无奈你根本没有领悟他所言的精神实质,结果鬼使神差地把好端端的话给传拧了。

只要大脑没有坏死,人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自发性思考的产物。如果放弃自发性思考,不说话又会窒息,那当然也就只能跟着别人的“屁”聊解寂寞了。

为什么好好的人非要跟鹦鹉似地学人说话呢?依我看,胆小求稳,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因为胆子小,自然怕担事,更怕担责任,只求自己能四平八稳地当一个老好人。要是这样不说话也就罢了,问题是还有一怕——怕因为不说话而遭人冷落,于是就不得不张嘴说说话。说话说什么话呢?张三传了个绝对新闻,李四报了个最新消息,后面还有王五马六尚未知晓,跟着传吧,反正有“原版”可证,传者不用担事即可。鹦鹉嘴在平常就喜欢叽叽喳喳,没事“说着乐”。但对他人而言,就是说得越多,人家越觉得犯困。如果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地把一个消息说了好多遍,那么这个消息即使再惊奇也会变得毫无光彩、平淡无味。

但凡鹦鹉嘴者脑细胞组织储存的尽是声像的条件反射,这和人类所倡导的独立思维相去甚远。太多的人吃过祸从口出的亏,这种教训足以让一些人诚惶诚恐地管好自己的嘴,别人没做过的事莫做,别人没说过的话莫说,逢人遇事只当自己从着众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充当传达者、跟呼口号者,只要道德犹在,精神与意志的沦丧算不了什么。这类人看似管好了自己的嘴,实质上只能算是一只比鹦鹉肥硕、却无观赏价值的无聊肉身。

别以为鹦鹉嘴不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就算你只会人云亦云,因为你没有分析能力,所传之语又均有“出处”(亦即出于他人之口),所以恰恰是有了你这种鹦鹉嘴,才会把一些本是“有聊”之事传成了无聊之事。有谚语说,“流言止于知(智)者”,意思就是说人是有脑子的,既然有脑子,就要用自己的脑子去了解事实真相,不要像鹦鹉那样,只会跟着别人说什么也说什么,否则,社会上就会四处布满流言蜚语。(www.daowen.com)

以上诟病的鹦鹉嘴还是民众中的鹦鹉嘴,如果这种嘴作为一种病症,波及到一官半职或学者身上,并“落实”到他们的职业中,情况又会怎样呢?

我用一句话概括,叫“寡廉鲜耻”!

如今随着物欲的膨胀,追求金钱的单一性期待使越来越多的人在人际交往的素养上趋于蜕化之势。相反,那些本来有真才实学的智力者或有政治头脑的管理者的能力却开始萎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拿不出什么有创造性的东西,只会跟着所谓的经验随波逐流,光长一张鹦鹉嘴,人云亦云。在这种“大背景”下,大话、套话、官话之类不冒政治与经济风险的“学舌话”便成了各类团队各种会议的主流。会议结束,该混的还混,该歇的还歇,只要不涉及金钱、利益,大家相安无事!

这帮?着脸皮拿着“纳税人”的钱装模作样的学者或管理者,既无真知灼见,又无讲真话的胆量,在某些更高层的领导者眼里可能是“听话”的楷模,但就从他们光长一张鹦鹉嘴这一点来看,他们无疑只是不值国人期待的尸位素餐者。

人不思则无欲,不思而语则为退。鹦鹉嘴只作为人类语言的条件反射者与传导者,自然无自发性思考之理念,故当称最难管的十二大坏嘴之第二大坏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