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一件铜火铳,可能是目前陕西地区现存时代最早的火器。该火铳是1974年8月在西安东关出土,结合对出土之际的考古地层和伴随出土物的时代,确认它应该是元代的遗物。而且,这件铜火铳中,还保留着当年的火药[5],更加显示出它的珍贵程度。
这件铜火铳,属于手铳系列,由三部分组成,有铳管、药室和尾銎,管外还有起加固作用的圆箍六道。尽管形制较小,貌不惊人,长只有26.5厘米,重1.78千克。在当年,应该算是很威风的武器(图6-3a、6-3b)。
图6-3a 西安东关元代手铳
图6-3b 西安东关元代手铳(www.daowen.com)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把火铳,属于轻型火器,也称“火筒”,一般由前膛、药室和尾銎等部分构成。这种形式的火器,当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后,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铁弹或铅弹射出,以杀伤敌人。火铳管身的质地有铜和铁,分为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等多类。
火铳最早出现于元代,是元代工匠在宋代突火枪的基础上,发展了管形火器技术,创造出了金属质地管筒的新型武器——火铳。火铳的原理是,用铜、铁等金属做管筒,利用火药在药室内燃烧后产生的气压把弹丸射出,产生杀伤作用,比抛射火药包威力大得多。在当时,这种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火器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对外战争中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其发展具有自身特点,以及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其一,元代地域广泛,构成的人员来自各个区域,对于各类技术和人员可谓兼容并包;其二,在扩张的战争中,威力巨大的火器也是迫切的需要。火炮的制作技术由西部回族人引进。回族的技术人员主要制造的兵器有“回回炮”、“火铳”以及“镔铁刀”三种。
作为武器的火铳,也是中国早期的火枪,在元代创造初始即刻被较广泛地使用。火铳使用寿命较长,能够反复装填使用发射。因此,在发明以后不久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火铳的大量生产和装备军队,特别是组建了专用火器的军队后,使交战的形势因为火器的是否使用,而开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元朝中、后期,火铳已用于实战,并装备于军队。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即以“火抗什伍相连,一旦布列铁竿山下”[6],以护卫上都城池。
蒙古人对外征服的同时,也把火药和火器技术传播到了世界。而此时,在中国,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已经被创制和使用,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区域。火器在军队武器的装备中,已经挑战着还依旧占着优势的冷兵器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