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兵器:草原风下的金戈铁马

陕西古代兵器:草原风下的金戈铁马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北地区已发现多批商代青铜器,主要位于无定河下游、清涧河及延河下游地区。非銎内戈应是接受中原商文化的因素而出现的一类兵器。图2-7b延长黑家堡战斧刀亦是该地区特有的兵器。一组是以管銎钺、管銎斧、銎内戈、兽首刀及铃首短剑为代表。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该地区的兵器兼有生活工具的用途,同时具备切割、刺杀功能。以直内钺、直内戈及曲内戈为代表的一组兵器应是接收和学习了中原商王朝代表性兵器。

陕西古代兵器:草原风下的金戈铁马

陕北地区已发现多批商代青铜器,主要位于无定河下游、清涧河及延河下游地区。这些铜器多为零星出土,或出于墓葬,或出于窖藏[5]。其中兵器主要有钺、戈、战斧、刀、剑及镞等。

陕北地区发现的青铜钺有两类,一类是带銎钺,另一类是直内钺。带銎钺,诸如在延川县稍道河乡去头村出土的一件管銎钺:长方形扁体,其上接椭圆形长管銎,两面弧刃。管銎中间有一方形凸起,前后各凸出一乳刺。钺身中间饰三道线纹,近銎处有一圆穿,銎上有一方穿,銎饰多道双排点状纹。通长14.6厘米,銎长15.2厘米(图2-5a)。直内钺与中原青铜钺形制相似:绥德县义合镇出土过一件带“族徽”的直内钺,该钺方形扁体,两面刃。钺身近阑处饰一夔龙纹,阑侧有两穿,内中部有一圆穿,内端饰族徽。钺身通长16厘米,刃宽8.7厘米(图2-5b)。

图2-5a 延川稍道河管銎钺

图2-5b 绥德义合镇直内钺

青铜戈亦可分为两类,銎内戈和非銎内戈。前一类有延长县张家滩镇前河村出土的銎内戈,该戈长援残断,后接管銎内,菱形脊。援后端饰三角形云纹,内部饰雷纹和火纹。非銎内戈应是接受中原商文化的因素而出现的一类兵器(图2-6a)。绥德崔家湾乡后任家沟村出土一件直内戈:戈身长援,菱形脊,援内间有阑。中内上有一穿,内端饰有一面目狰狞的抽象兽面。戈身通常27.0厘米(图2-6b)。

图2-6a 延长张家滩銎内戈

图2-6b 绥德崔家湾直内戈

图2-7a 清涧双庙管銎战斧

战斧是该地区常见的一类兵器,此类兵器均为銎装柄式。如清涧县双庙乡双庙河村出土一件管銎斧,长方形扁体,后接管銎,两面刃,管銎宽于斧身,銎后有圆形凸起。斧身中间起脊,管銎上饰直线纹,近管銎处有一圆穿,周围饰弦纹为界隔的连珠纹,通长13.6厘米(图2-7a)。延长县黑家堡乡张兰沟村出土的长方形带銎战斧,长方形扁体,略束腰,两面弧刃,长方形銎。表面饰五道竖直线纹。通长12.3厘米(图2-7b)。

图2-7b 延长黑家堡战斧(www.daowen.com)

刀亦是该地区特有的兵器。《释名·释兵》云:“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其末曰锋……其本曰环,其室曰削。”商周时期所见铜刀有长短之分,一般情况身长体大者作兵器用,身短刃窄者应为日常所用削刀,二者区分界定较不易。此时期,刀非主要的实战兵器,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近战卫体兵器。绥德县义合乡墕头村出土一件马首刀,马头形刀首,曲柄,有阑,弧背凹刃,刀身剖面呈三角形,通长32.4厘米(图2-8a)。子洲县老君殿乡尚家沟村出土一件三銎刀,刀前锋上卷,后部成銎,平刃上接两椭圆形銎。刀身饰云纹衬底的夔龙纹,通长24.5厘米(图2-8b)。

图2-8a 绥德义和乡马首刀

图2-8b 子州老君殿三銎刀

图2-9a 延川稍道河铃首短剑

图2-9b 甘泉下寺湾铃首剑

铃首短剑,应是最具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气息的青铜兵器。诸如延川县稍道河乡去头村出土的一件短剑:圆形镂空铃首,扁茎稍曲,有格,剑身菱形脊上凸起一棱,锋残断,残长25.2厘米。甘泉下寺湾镇下寺湾村阎家沟出土的一件,镂空铃首,椭圆形茎稍曲,有格,三角形剑身中间起脊,近首处有一半环形系,剑身通长38.3厘米(图2-9)。

陕北商代的镞多为双翼式,出土量较多,其中绥德县崔家湾乡后任家沟村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四枚双翼式铜镞:棱形脊,三角形宽翼,后锋尖锐,圆实铤,长在4.0~5.6厘米之间(图2-10)。

图2-10 绥德崔家湾铜镞

不难发现,上面所列举的青铜兵器可以分成形制差异较大的两组。一组是以管銎钺、管銎斧、銎内戈、兽首刀及铃首短剑为代表。前文提到,商代活动于此的部族主要为“鬼方”。该部族是一支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同时还辅以农业、蓄养的半游牧民族,这点可以通过李家崖古城遗址的发掘得到证实。城址中出土的石斧、石刀、骨铲等生产工具及繁多的陶质生活用器,反映出了农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6]。因此,这些青铜兵器应是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半游牧民族为适应当地复杂的自然环境而发明铸造的。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该地区的兵器兼有生活工具的用途,同时具备切割、刺杀功能。因此,“工兵不分”、一器多用,正是该地区兵器的重要特征[7]

该组青铜兵器对商王畿地区也产生了很深影响。诸如殷墟重要墓葬妇好墓中就出土过銎内戈和兽首状铜刀,大司空村墓地的一些墓葬中都出土了带銎式兵器。兽首装饰、带銎做法系模仿北方地区而创造。殷墟地区有銎兵器的出现和流行,说明商人在和西北诸方的交伐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銎装柲比内装柲的方式要牢固。于是就吸收学习他人之长处,对自身兵器进行改造升级,在战争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商文化也对该地区施以影响。以直内钺、直内戈及曲内戈为代表的一组兵器应是接收和学习了中原商王朝代表性兵器。前文述到,商王朝和鬼方等北方部族之间有着密切的战争来往。正是在不断的战争和交往中,双方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改进自己兵器。除了兵器上的借鉴,商人庄严神圣的青铜礼器也为北方草原民族所接受。总之,在礼仪风俗上,这一地区的方国接受了殷商文化的礼仪风俗,尤其是丧葬风俗中随葬殷墟传来的青铜容器;在兵器上,无论是讨伐或者是被讨伐,二者之间的军事交流中,商王朝也受到了这一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影响,大量的北方兵器进入中原[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