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恩格斯画传:投身1848-1849年革命洪流

恩格斯画传:投身1848-1849年革命洪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8年4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参加革命。1849年5月初,德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1848年初,意大利巴勒莫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接着,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巴黎工人推翻了君主政权,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恩格斯画传:投身1848-1849年革命洪流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1月意大利爆发巴勒莫人民反对国王的起义,接着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德国爆发三月革命,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爆发革命。

法国二月革命后,共产主义者同盟巴黎组成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任主席,恩格斯为委员。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中央委员会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这个文件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规定的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中的斗争目标和策略原则,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行动纲领。

1848年4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参加革命。他们在科隆积极筹办《新莱茵报》作为指导革命斗争的思想阵地,同时与民主派组织建立联系,组成联合阵线。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出版。他们通过《新莱茵报》评析德国革命和整个欧洲革命的重大事件,帮助工人群众认清斗争形势,了解革命的目标和任务,声援欧洲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正像恩格斯所说,《新莱茵报》“成了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为了发展壮大革命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参与领导科隆的民主运动工人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新莱茵报》其他编辑积极参加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促使该协会同工人联合会和其他民主派建立密切联系,并同农民和农业工人进行合作,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民主运动。普鲁士反动当局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的编辑进行疯狂迫害。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用红色油墨出版了终刊号。

1849年5月初,德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恩格斯立即投入这场运动,先是返回家乡埃尔伯费尔德参加起义,后来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奥·维利希领导的起义军,参加了巴登—普法尔茨的多次战斗,最后随军团余部撤退到瑞士。恩格斯以亲身实践证明,“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

1849年11月,恩格斯来到伦敦,和马克思一起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从理论上对1848年革命进行总结。1850年3月和6月,他们起草了两篇《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制定了无产阶级在未来革命中的纲领和策略,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

在此期间,恩格斯还撰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和《德国农民战争》两部重要著作,从不同角度总结1848—1849年革命的经验,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强调工人阶级在现实斗争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恩格斯因在巴黎从事革命活动而遭到法国政府的迫害。1848年1月29日,法国政府发出驱逐令,要求恩格斯在24小时内离开巴黎。警察在深夜闯入恩格斯的寓所,气势汹汹地搜查所谓“罪证”。在这种形势下,恩格斯不得不立即离开法国。他来到布鲁塞尔,同马克思一起为推动欧洲革命运动而积极开展工作。(01)

01.逼离巴黎(中国画刘向

由于这次革命获得胜利,法国的无产阶级又成了欧洲运动的领袖。荣誉和光荣属于巴黎的工人们!他们推动了整个世界,所有国家都将一一感到这一点,因为法兰西共和国的胜利就是全欧洲民主派的胜利。

我们的时代,民主派的时代来到了。在土伊勒里宫和罗亚尔宫燃起的火焰,是无产阶级的朝霞。现在,资产阶级的统治到处都要崩溃,被推翻。

——恩格斯《巴黎的革命》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日益高涨。1848年初,意大利巴勒莫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接着,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巴黎工人推翻了君主政权,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随即发表了《巴黎的革命》一文,指出这是人民的胜利,是巴黎的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他预言,德国将紧随其后出现革命运动。果然,1848年3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普鲁士首都柏林相继爆发革命。在此期间,声势浩大的斗争浪潮开始席卷整个欧洲。(02-04)

02.1848年2月24日巴黎罗亚尔宫外的战斗

03.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的革命风暴

04.1848年柏林三月革命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巴黎,领导新组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共产党宣言》确立的原则,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拟定了十七条革命措施。他们指出:“只有实现这些措施,德国千百万一直受少数人剥削,且少数人仍力图使之继续受压迫的人,才能争得自己的权利和作为一切财富的生产者所应有的权力。”这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行动纲领。(05)

05.《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 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一生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中心点。

——列宁《反对抵制》

德国爆发革命后,巴黎德意志民主协会的一些领导人鼓动德国流亡者组成义勇军打回老家去。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分析了德国当时的形势,主张流亡者分散回国参加革命,反对采取冒险主义行动。截至1848年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动员了三四百名德国流亡者(其中多数是同盟盟员),携带着《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有步骤地返回祖国开展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也离开巴黎回国,直接参加德国革命,成为革命群众斗争的引导者和组织者。(06)

06.马克思和恩格斯动员德国工人分散回国(油画) 邓澍

1848年4月1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来到科隆筹办《新莱茵报》,并以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名义,派出代表分赴各地,向广大工人群众和社会各界宣传共产党人的革命主张,扩大同盟的地方组织,推动革命运动深入发展。在此期间,恩格斯前往巴门、埃尔伯费尔德等地。他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办《新莱茵报》筹集资金,同时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支部开展工作。(07)

07.19世纪中期的科隆

这是革命的时期,在这种时候从事办日报的工作真是一种乐趣。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简直像榴弹一样击中目标,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

——恩格斯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

1848年6月1日,马 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隆出版。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在德国创办一种大型报纸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现成的旗帜。”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利用《新莱茵报》这个舆论阵地,指导德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在复杂的形势下向他们指明斗争方向和斗争策略,揭露资产阶级的背叛行径和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和不彻底性,同时高瞻远瞩地分析整个欧洲的形势,支持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通过《新莱茵报》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在各地的工作,因此,《新莱茵报》实际上也成了同盟在革命时期的领导中心。(08)

08.《新莱茵报》创刊号

没有一家德国报纸——无论在以前或以后——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有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

而这一点首先归功于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年)》

马克思领导的《新莱茵报》编辑部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恩格斯指出:“首先是马克思的洞察力和坚定立场,才使得这家日报成了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实际上,恩格斯本人也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奉献了卓越的智慧。在《新莱茵报》创办和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热诚支持、紧密配合马克思的工作。他同马克思共同研究和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共同分析和研判重大的时事政治问题,并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系列社论、政治评论和重要通讯。他思想敏锐,见解深刻,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熟悉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外交政策军事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因而被马克思赞誉为“真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的文章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对于增强《新莱茵报》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09)

09.《新莱茵报》编辑部主要成员

在整个德国,人们感到惊讶的是,我们敢于在普鲁士的头等堡垒里面对着8 000驻军和岗哨做出这一切事情;但编辑室内的8支步枪和250发子弹,以及排字工人头上戴着的红色雅各宾帽,使得我们的报馆在军官们眼中也成了一个不能用简单的奇袭来夺取的堡垒。

——恩格斯《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年)》

威廉·沃尔弗(1809—1864),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论家。

格奥尔格·维尔特(1822—1856),德国诗人和政论家。

恩 斯 特·德 朗 克(1822—1891),德国政论家和作家

斐迪南·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德国诗人。

约翰·亨利希·毕尔格尔斯(1820—1878),德国政论家。

在《新莱茵报》编辑部这个集体中,恩格斯主动协助马克思处理内部事务和对外联络工作,解决报纸出版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并在马克思临时离开科隆期间全面主持编辑部的工作。他努力使编辑部所有成员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尽心竭力地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10)

10.在《新莱茵报》编辑部(石版画)文国璋

起义带有真正工人起义的性质。工人的怒火喷向政府和议会,因为它们辜负了工人的期望,天天采取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工人的新措施,解散了卢森堡宫工人委员会,限制国家工厂的活动,颁布了禁止集会法。事件的一切详情都说明起义是具有明确的无产阶级性质的。

——恩格斯《6月23日事件的详情》

法国二月革命后,巴黎工人阶级要求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则推行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并对工人进行挑衅。巴黎工人遂于6月23—26日举行起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支持巴黎工人的行动。马克思指出,六月起义是“分裂现代社会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这是保存还是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斗争”。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后,恩格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每一天都跟踪报道和分析评论这场斗争的进程。从6月25日至7月1日,他在《新莱茵报》连续发表了6篇文章。这些文章讲述了起义发生的真实原因、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澄清了资产阶级散布的谎言,批驳了他们对起义者的诬蔑和攻击,阐明了巴黎六月起义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高度评价了巴黎工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同时号召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继续向反动势力展开勇敢的斗争。恩格斯的文章不仅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理论见解,而且显现出分析和阐述军事问题的卓越才能。(11-12)

11.1848年6月巴黎圣安东郊区的街垒战

12.1848年7月1日《新莱茵报》登载的恩格斯的文章《六月革命(巴黎起义的经过)》

为了发展和壮大革命队伍,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组织的活动,还与民主派组织建立广泛联系。1848年5月,他们加入科隆民主协会,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动员这个协会的会员们同科隆工人联合会以及其他民主派组织进行合作,以便为共同的目标进一步凝聚力量、统一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1848年7月,科隆的工人组织和民主派组织实现了联合。(13-14)

13.1848—1849年科隆工人联合会的主要活动场所

14.1848年10月22日《科隆工人联合会报》刊登的选举马克思为该会主席的会议记录

1848年8月13—14日,莱茵省第一届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在科隆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会议,恩格斯发表了演说。会议宣布由科隆三个民主团体(工人联合会、民主协会、工人业主联合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委员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17)

15.1848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科隆民主协会。图为该协会的一次集会。

16.科隆工人联合会会员证

17.莱茵省第一届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代表证

1848年6月14日,柏林工人和革命群众向反动势力宣战,攻占了军械库,夺取了武器,以便武装自己、保卫革命。恩格斯随即在《新莱茵报》发表文章,充分肯定和支持这一正义行动,驳斥反动当局对革命群众的诽谤,揭露资产阶级妥协派背弃革命的行径。8月下旬,维也纳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马克思和恩格斯旗帜鲜明地肯定和声援工人的革命行动。(18-19)

18.1848年6月14日革命群众冲击柏林军械库

19.1848年8月23日维也纳军警镇压工人游行

随着人民革命斗争不断发展,封建反动势力的活动也日益猖獗。为了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一致抵御反动势力的进攻,马克思、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编辑部成员深入工人群众和民主派中间开展工作。1848年9月13日,《新莱茵报》编辑部、科隆工人联合会和民主协会召开民众大会,成立了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的安全委员会,以便在反动势力的威胁面前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大会还通过了恩格斯提出的致柏林议会书,要求议员们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抵制国王或内阁解散议会的图谋。(20)

20.在科隆民众大会上(水粉画) 陈衍宁

意大利人民不惜任何牺牲。他们为了完成已开始的事业和争取民族独立,曾准备以殊死的精神进行战斗。

——恩格斯《意大利的解放斗争及其目前失败的原因》

不言而喻,问题不是要建立一个虚幻的波兰,而是要建立一个有生命力基础的国家。

——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从事国内革命斗争的同时,还十分关心英国、意大利、波兰、匈牙利和比利时等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在《新莱茵报》发表文章给予支持和指导。(21-22)

21.1848年11月16日意大利罗马起义者攻打教皇皇宫

22.1849年3月5日 匈牙利索尔诺克战役中的革命军队

自古以来,一切统治者及其外交家玩弄手腕和进行活动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一点:为了延长专制政权的寿命,唆使各民族互相残杀,利用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

——恩格斯《德国的对外政策》

在斗争日益深入和形势日趋复杂的关头,恩格斯特别关注革命的国际条件和各国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在论述欧洲革命形势的一系列文章中,批判了反动统治阶级宣扬的狭隘民族主义和虚伪的“爱国主义”,阐明了国际主义对于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解放事业的重要意义。他反复强调:一个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本身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在《德国的对外政策》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当德国人在抛弃自己身上的羁绊的时候,也应当改变一下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全部政策。不然的话,我们的年轻的、几乎是刚刚预感到的自由就会被束缚在我们用来束缚别国民族的锁链上。德国将来自由的程度要看它给予毗邻民族的自由的多少而定。”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不仅对当时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宝库。(23-25)

23.波兰起义军反抗压迫他们的普鲁士人

24.1848年布拉格最高司令部大楼外的战斗

25.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

1848年的革命首先在法国爆发,然后蔓延到西欧其他国家,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回国了。他们在莱茵普鲁士主编在科隆出版的民主派的《新莱茵报》。这两位朋友成了莱茵普鲁士所有革命民主意向的灵魂。他们尽一切可能保卫人民和自由的利益,使之不受反动势力的侵害。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新莱茵报》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教育工人群众、团结广大农民、指导革命运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份报纸不仅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风格,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革命的洪流中,它既是共产党人的舆论阵地,又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正是这些特点,使《新莱茵报》成为列宁所说的“革命无产阶级最好最卓越的机关报”,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26)

26.《新莱茵报》广为流传(素描)茹科夫

1848年9月26日,反动当局在科隆实行戒严,并以“阴谋进行颠覆活动”的罪名,下令逮捕《新莱茵报》的几个编辑,其中包括恩格斯。在危急的形势下,恩格斯果断地决定离开普鲁士,前往比利时,但他在布鲁塞尔又被比利时警察逮捕并被押解出境。10月5日,恩格斯到达巴黎,逗留数日后步行前往瑞士。他在途中仔细考察法国农村状况,并在旅途随笔《从巴黎到伯尔尼》中记下了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进入瑞士后,恩格斯经过日内瓦和洛桑,约于11月9日到达伯尔尼,在那里暂住了一段时间。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深入考察瑞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况,为《新莱茵报》撰写稿件,同时与共产主义者同盟在瑞士的盟员取得联系,指导他们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工人联合会活动。在此期间,洛桑工人联合会委托恩格斯代表该联合会出席1848年12月9—11日在伯尔尼举行的工人代表大会,并给恩格斯颁发了正式的委托书,其中写道:“特委托你做我们的代表。作为一个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斗争的老战士,在这次大会上你当然也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恩格斯在瑞士开展的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的工人运动。(27-29)

27.恩格斯写的《从巴黎到伯尔尼》的手稿第1页(www.daowen.com)

28.恩格斯画的从欧塞尔到勒洛克勒的路线草图

29.洛桑工人联合会给恩格斯的委托书

1849年1月中,恩格斯从瑞士回到科隆,重新投入《新莱茵报》的编辑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并亲身投入新形势下的革命运动,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工人阶级和民主派的斗争。3月18日和19日,科隆的工人和民主派为纪念柏林街垒战一周年举行宴会。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纪念这个重要事件时,德国工人阶级应当像举行六月起义的巴黎工人那样,以勇敢的行动回击资产阶级的进攻。为此,恩格斯在出席这次宴会时提议为巴黎六月起义的战士们干杯,与会群众深受鼓舞。(30)

30.纪念柏林街垒战一周年宴会(素描)潘鸿海

诸位陪审员先生,此刻你们必须在这里解决莱茵省的出版自由问题。如果禁止报刊报道它所目睹的事情,如果报刊在每一个有分量的问题上都要等待法庭的判决,如果报刊不管事实是否真实,首先得问一问每个官员——从大臣到宪兵,——他们的荣誉或他们的尊严是否会由于所引用的事实而受到损伤,如果要把报刊置于二者择一的地位:或是歪曲事件,或是完全避而不谈,——那么,诸位先生,出版自由就完结了。如果你们想这样做,那你们就宣判我们有罪吧!

——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上的发言

1849年2月上旬,普鲁士当局以侮辱检察官和诽谤宪兵的罪名传讯《新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和编辑恩格斯。在科隆的法庭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有力的证据驳斥了反动派的诬蔑,法庭不得不宣告他们无罪。这时,出席旁听的广大群众发出了一片欢呼声。(31-32)

31.载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隆受审时发言全文的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的扉页

32.法庭上的胜利(油画) 李天祥 赵友萍

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了帝国宪法。这是德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这部宪法虽然没有实行其各项条文的任何力量,但毕竟是统一德国的一个步骤。正如恩格斯所说:“每向统一德国迈进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在人民看来,都是朝着消灭小邦割据局面和免除不堪忍受的苛捐杂税迈进一步。”因此,1849年5月初,当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各邦拒绝承认帝国宪法并准备用武力镇压民主力量时,萨克森、莱茵普鲁士、巴登和普法尔茨等地的人民群众为维护帝国宪法这一革命成果而举行了武装起义。5月9日,埃尔伯费尔德爆发了起义,恩格斯立即奔赴索林根,组织革命队伍前往埃尔伯费尔德参加起义。在那里,他指挥工人修筑防御工事,带领武装人员袭击当局的军械库,使起义者获得了必要的武器装备。恩格斯于5月15日动身返回科隆。随后普鲁士政府对他发布逮捕令,并于6月6日向各地发出了通缉令。(33-34)

33.恩格斯指挥工人在埃尔伯费尔德构筑街垒(素描) 谢罗夫

34.1849年6月6日对恩格斯的通缉令(载于1849年6月9日的《科隆日报》),描述了恩格斯的体貌特征:“恩格斯。年龄:26到28岁;身高:5尺6寸;头发:浅黄色;额头:宽阔;眉毛:浅黄色;眼睛:蓝色;鼻和嘴:比例匀称;胡须:浅红色;下颌:椭圆形;脸庞:椭圆形;脸色:健康;身材:颀长。特点:说话很快,近视。”

35.用红色油墨印刷的《新莱茵报》终刊号

我们不得不交出自己的堡垒,但我们退却时携带着自己的武器和行装,奏着军乐,高举着印成红色的最后一号报纸的飘扬旗帜。

——恩格斯《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年)》

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政府下达的驱逐令。恩格斯和《新莱茵报》其他编辑也面临被捕或被驱逐出境的危险。在反革命势力迫害下,《新莱茵报》被迫于5月19日停刊,并特意选用红色油墨印刷了终刊号。诗人弗莱里格拉特应马克思的请求写了一首诗作为《新莱茵报》的告别词。诗中写道:

别了,但不是永别,

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

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

我将立即披甲返程!

……

我这个被放逐的叛乱者,

作为一个忠实于起义的人民的战友,

将在多瑙河畔和莱茵河边,

用言语和武器参加战斗!

《新莱茵报》终刊号上还发表了编辑部致科隆工人的告别信,信中写道:“《新莱茵报》的编辑们在向你们告别的时候,对你们给予他们的同情表示衷心的感谢。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将始终是:工人阶级的解放!”恩格斯在《新莱茵报》这个阵地上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在该报停刊的前一天,他还在从容不迫地坚持工作,撰写题为《匈牙利》的长篇论文,全面深入地分析匈牙利革命的进程,满怀信心地展望欧洲革命运动的前景。这篇著名论文在《新莱茵报》终刊号上发表,它和编辑部的告别信一样,使广大的工人群众受到了激励和鼓舞。(35-36)

36.1999年5月19日为纪念《新莱茵报》终刊号出版150周年在该报编辑部原址设置的纪念牌

《新莱茵报》停刊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到法兰克福、巴登、普法尔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6月中旬,恩格斯加入巴登—普法尔茨的起义军,担任起义军领导人维利希的副官,参加了多次战斗,其中包括著名的拉施塔特会战。(37)

37.巴登—普法尔茨起义军领导成员

无产阶级的党在巴登—普法尔茨军队里的力量相当强大,特别是在志愿军团里,例如在我们这一队,在流亡者军团等等。这个党敢于对一切其他党派这样说:谁也无法对无产阶级的党的任何成员提出丝毫的责难。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

——恩格斯《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

在巴登—普法尔茨起义军中,恩格斯既是一位沉着冷静、多谋善断的指挥员,又是一名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他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表现出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坚强革命毅力,极大地增强了起义者的信心和斗志。战争环境中的艰苦实践和亲身体验,使恩格斯对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同时也为他研究和创立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8-41)

38.巴登起义领导成员进入卡尔斯鲁厄

39.拉施塔特要塞起义队伍

40.1849年7月11日巴登起义军撤退到瑞士

我参加了四次战斗,其中有两次,特别是拉施塔特会战,是相当重要的;我发现,备受赞扬的冲锋陷阵的勇敢是人们能够具备的最平常的品质。

——恩格斯1849年7月25日给燕妮·马克思的信

41.在普法尔茨前线(油画)杨红太

我在巴登某处听说马克思已在巴黎被捕。我们看不到任何报纸,因而什么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我根本无法断定。您可以理解,我为此多么焦急不安,我急切地恳求您消除我的不安,把有关马克思的命运的确实情况告诉我。……但愿我能确实知道马克思是自由的!

——恩格斯1849年7月25日给燕妮·马克思的信

巴登—普法尔茨起义被镇压后,恩格斯来到瑞士洛桑,在那里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以亲历者和目击者身份全面地回顾了这次运动的曲折过程,深刻地分析了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科学地总结了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他指出:“从1848年六月革命失败的时候起,对于欧洲大陆上的文明国家说来,问题已经是要么由革命的无产阶级来统治,要么由二月革命以前的统治阶级来统治。中间的出路已经不可能了。”恩格斯的文章使共产党人和广大工人群众认识到,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当时和以后都不可能领导革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

马克思此前已经到达巴黎,恩格斯在险象环生的动荡生活中时刻惦记着马克思的安危,千方百计地了解马克思一家在法国的情况。(42-43)

42.恩格斯写的《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一文

43.1849年7月25日,恩格斯从瑞士写信给在巴黎的马克思夫人燕妮,表达了他对马克思安危的关切,并讲述了他参加巴登—普法尔茨起义军的经历。

马克思到达巴黎后,一直为恩格斯在瑞士的安危担忧。1849年7月底,马克思接到恩格斯7月25日从瑞士寄出的信,感到十分欣喜,接连写了三封信向恩格斯通报情况。在1849年8月23日的信中,马克思告诉恩格斯,他已被法国政府驱逐,打算前往英国伦敦,并在那里创办德文杂志。马克思考虑到革命斗争的需要和恩格斯的安全,希望他立即前往伦敦。(44-45)

45.瑞士当局为恩格斯签发的出境护照

44.马克思1849年8月23日给恩格斯的信

1849年10月初,恩格斯离开瑞士,绕道意大利,从热那亚乘船,经过五个星期的航行,约于11月10日抵达英国伦敦。(46-48)

46.赴伦敦途中(中国画) 甘正伦 王庆明

47.恩格斯利用航行机会研究航海学,在旅行日记中记录了有关太阳的位置、风向、海岸等情况。图为他画的西班牙穆尔西亚等地的海岸轮廓。

48.19世纪中期的伦敦

民主派小资产者只不过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

恩格斯到达伦敦后,立即投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工作。1850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改组同盟。3月和6月,他们共同起草了两篇《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总结了欧洲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无产阶级在未来革命中的纲领和策略。他们指出,《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已经被证明是唯一正确的观点;为了将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建立和巩固独立的工人政党,并坚持无产阶级独立的革命策略。在《告同盟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明了“不断革命”的理论。(49)

49.讨论《告同盟书》(油画)毛凤德

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

在与马克思共同着手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撰写《告同盟书》期间,恩格斯在伦敦广泛深入地调查了解工人运动情况,并搜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以便全面细致地分析英国和整个欧洲的政治形势,为迎接新的斗争做好准备。(50-51)

50.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

51.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6月》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伦敦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作为《新莱茵报》的“延续”。3—11月,该杂志在汉堡印刷,共出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总结1848—1849年 革 命经验的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52)

52.《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3期,载有恩格斯《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一文的第四部分《为共和国捐躯!》。

我是打算指明:当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反对这一制度的起义,以及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的和宗教的理论,并不是当时德国农业、工业、水陆交通、商品交易和货币交易所达到的发展程度的原因,而是这种发展程度的结果。这个唯一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是由我,而是由马克思发现的。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5—6期合刊发表了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这是恩格斯总结德国革命经验的重要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分析了16世纪上半叶德国农民战争的性质、根源和重要历史作用,强调工人阶级在现实斗争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恩格斯还把历史上的农民革命同德国1848—1849年革命进行比较,总结了这两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主要经验教训。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史学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德国农民战争》就是在这场革命中应运而生的里程碑式的力作。这部著作为史学这门古老学科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经典范例。(53-55)

53.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

54.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

55.1848年4月瓦尔登堡的农民起义

恩格斯在伦敦期间积极参加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社会民主主义德国流亡者救济委员会的活动,为宪章派刊物撰稿,经常出席民主派兄弟协会组织的集会。他在集会上发表演说,引导工人群众认清形势,学习巴黎工人阶级六月革命的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56-58)

56.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会议大厅

57.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会址 

58.宪章派杂志《民主评论》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但它正如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

——马克思恩格斯《时评。1850年5—10月》

1850年夏,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形成了以维利希和沙佩尔为首的宗派集团。他们不顾革命处于低潮时期这一实际情况,提出要在德国立即发动革命,夺取政权。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这种冒险主义行动,认为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宗派策略。在1850年9月15日同盟中央委员会非常会议上,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多数派同以维利希、沙佩尔为首的少数派进行了坚决斗争。为了防止少数派攫取权力,根据马克思的提议,会议决定把中央委员会迁往科隆。(59-61)

59.同维利希—沙佩尔集团作斗争(工笔画) 杨刚

60.奥古斯特·维利希(1810—1878),原普鲁士军官,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9年德国维护帝国宪法运动时期起义军的指挥官。

61.卡 尔·沙 佩 尔(1812—187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创建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