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读书经历与家庭考验》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读书经历与家庭考验》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少年毛泽东经常痴迷读书而影响了干活,他的父亲毛顺生便想停止儿子的学业。毛顺生害怕儿子的性格惹出事端,于是打定主意让16岁的毛泽东停学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这下,毛泽东决心要去那儿接受新式教育。毛泽东自己也搬来了一切可以说服父亲的亲戚和师长。毛泽东的亲戚和师长们对症下药,逐一打消了毛顺生的一些顾虑。毛泽东的舅舅还承诺接济读书的费用。和所有的少年人一样,第一次离家外出,毛泽东也有一些不舍。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读书经历与家庭考验》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他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

学习之余,毛泽东也要承担一些家里的农活。因为少年毛泽东经常痴迷读书而影响了干活,他的父亲毛顺生便想停止儿子的学业。

恰在这时,青黄不接的时节,韶山冲毛家族长毛鸿宾将100多担稻谷封存在毛氏宗祠里进行倒卖,却不肯粜给断粮的乡亲。对穷人怀着深深同情的毛泽东看不惯这种情况,便将族长坑害贫苦百姓的行为抖搂了出来,一下子在韶山冲翻了天。

毛顺生害怕儿子的性格惹出事端,于是打定主意让16岁的毛泽东停学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一开始,毛泽东对父亲的安排“并不反对,以为这也许是很有趣的”,因为他前段时间看过一本《盛世危言》,早就萌生了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念头。

但是从接受过新思想的老师那里,毛泽东又了解到了邻县的湘乡有一所不教四书五经的新式学堂。这下,毛泽东决心要去那儿接受新式教育

然而,毛顺生怎么也不同意,他想让儿子尽快找到谋生的职业,将来帮自己撑起这个家。在决定儿子命运的时刻,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站在儿子这边,为他说话,并搬来娘家的兄弟做儿子的“救兵”。毛泽东自己也搬来了一切可以说服父亲的亲戚和师长。

毛泽东的亲戚和师长们对症下药,逐一打消了毛顺生的一些顾虑。他们说:接受那个学堂的“先进”教育,比到米店当学徒更能增加孩子赚钱的本领。“不读书就没有用。”毛泽东的舅舅还承诺接济读书的费用。面对毛顺生担心孩子一个人外出读书不方便的想法,毛泽东的老师一锤定音:现在到外国留学的都很多,何况到湘乡呢?(www.daowen.com)

就这样,16岁的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到湘乡进了离家50里远的东山学堂。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和所有的少年人一样,第一次离家外出,毛泽东也有一些不舍。但更多的却是一种立大志、追目标的少年豪情以及坚定决心。

临行前,毛泽东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首诗,夹在了父亲毛顺生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呈送父亲阅读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改诗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