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振共生:阿那亚的文化艺术创新

共振共生:阿那亚的文化艺术创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阿那亚所倡导的生活美学遇见艺术之美,当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遇见精神建筑的形态之美,当追求走出去的艺术家遇到追求更文艺的阿那亚人,源源不断的充满幸福感的内容便由此产生了。阿那亚做的,某种程度上是将阿兰·德波顿的艺术观变成社区的价值观。2020年,阿那亚成立文化公司,用更专业的方式运营音乐、电影、戏剧等多个板块的文化艺术内容。

共振共生:阿那亚的文化艺术创新

无论是刚开始的阿那亚,还是未来的阿那亚,它有两个始终不变的基因,一个是内容生产,一个是弹性生长。而真正让两者爆发出超体能量并持续繁衍传播的关键,是从阿那亚找到文旅产业高光密码锁的一个密码开始的,这个密码就是:艺术

内容的创新生产,是一个社区得以永续的原动力,但什么才算是准确的内容创新?或许这也有一条普适的公式,那就是与:与社区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生产。

当阿那亚所倡导的生活美学遇见艺术之美,当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遇见精神建筑的形态之美,当追求走出去的艺术家遇到追求更文艺的阿那亚人,源源不断的充满幸福感的内容便由此产生了。这和阿那亚自身的气质、多年以来形成的文艺基因、以及项目所依托的母体城市-北京的艺术氛围形成超强关联。

从社区业主戏剧,到引起全国热潮的专业戏剧节,阿那亚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互联网时代,亚文化可以极速演化成大众文化,昨天的小众文艺,可能就是今天的普世情结。而艺术,恰恰具备满足和穿透这一切的力量。

内容和生长,两个词就是一部艺术的的流变史。文旅界虽然不乏高举艺术大旗的项目,但艺术其实也是把双刃剑,它有着非常严苛的及格线和精密度。而艺术在当代语境之下,又日日翻新,是对开发者艺术嗅觉和运营成本的双重考验。在艺术运营这个维度上,甚至可以说,今天我们谈的阿那亚,和去年谈的阿那亚,已经完全是两个阿那亚。阿兰·德波顿在《艺术的慰藉》这本书中将艺术视为一种疗愈方式,为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安然地面对人类最终的命运。

阿那亚做的,某种程度上是将阿兰·德波顿的艺术观变成社区的价值观。社区是一个有锋芒态度的共同体,你反对什么,你歌颂什么,你倡导什么,你忧虑什么,你改变什么,都可以经由艺术来发声。声音里当然有碰撞,也有共鸣,社会就是观念的集成,公约数和无理数一样有价值。一个观念是个体,一千个观念是社区,上万个观念就可以改变社会。(www.daowen.com)

就像多年前阿那亚在居民社群中实践的“业主公约”的社区公共事务探讨,或居民共创的“美好人生合伙人计划”一样,阿那亚希望在更大范围内联合着一群愿意拥护社区正义的人,进而从小群体的善意扩大到对社会正能量的某种表达。

2020年,阿那亚联手卷宗wallpaper举办了首届主题为“走向公共”的海报节,透过海报节我们看到,城市的户外广告画面,除了传递信息外,也可以传递美的观感。2020年底的阿那亚文学节,以“到未来去”为主题,在动荡破裂的疫情元年,重新探讨面对自我与他者、时代与个体、历史与未来的关系,用“对话的力量”重建沟通与信任。

而真正让阿那亚成为“亚文化的耶路撒冷”,源自与招待会合作举办电音节。借由电音节,阿那亚表达了对Z世代年轻文化的宽容、接纳和欣赏,让原本是非主流的年轻分子也有了自己的主场。而年轻人回馈给阿那亚的,是自觉担当责任、自发释放教养的参与过程,我们看到节庆现场义卖活动的善意传递,也看到狂欢后整个场地的一尘不染。

多年来阿那亚在业内知名的社群文化,今天已经从社区燃烧到了社会,小范围的温度最终汇集成为大格局的光芒。我们在游客和居民身上看到的,是同样的归属感。2020年,阿那亚成立文化公司,用更专业的方式运营音乐电影、戏剧等多个板块的文化艺术内容。

所以,当我们说文学、艺术、电音、戏剧是亚文化时,还真是我们理解的那个亚文化吗?我们更愿意说,阿那亚已经在渐渐步入这样一个“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艺术触动想象,音乐消弭阶级,戏剧反哺社区共识,电影启示未来,就像诗人西川在阿那亚戏剧节海边对话中讲的,每个人都获得一种更多可能性的自在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