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择偶心理与择偶过程中的错误决策

择偶心理与择偶过程中的错误决策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对象也是一样,社会评价、他人的选择标准、从传闻中获取的爱情知识和对方信息都会严重影响选择者的眼光,而这些错误的择偶心理往往使人们在择偶过程中与一生中的真爱一次次地失之交臂。它起源于感知中“中心性质”的扩张化。择偶作为一种特殊的选择认知最容易发生晕轮效应,被选择者的某些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往往成为中心性质而发生扩张,以至于有的人仅凭某一方面决定一个理想对象。

择偶心理与择偶过程中的错误决策

选择对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社会认知(人际认知)中可能发生的偏见,都可能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发生。人们的认知往往受到过去经验、社会传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心理结构的影响和干扰。选择对象也是一样,社会评价、他人的选择标准、从传闻中获取的爱情知识和对方信息都会严重影响选择者的眼光,而这些错误的择偶心理往往使人们在择偶过程中与一生中的真爱一次次地失之交臂。

(一)求全心理

俗话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但是有些人择偶过于理想化。作家冰心在她的小说《关于女人》中,写一位男士开列出二十多条择偶条件,条条都从自己的偏爱出发,很难想象他能够求得遂心如愿的理想妻子。人们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这是正常的,但是聪明人能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偶像”品格经常做出适度的增删调整,并不苛求现实中的人必须百分之百地与之相符;而一些主观、固执的人在这方面执拗到底,结果是一误再误。在这个问题上傅雷曾评论道,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以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

(二)社会刻板印象

在角色认知中,人们对每一角色都有一些固定的、一般的看法和评价,社会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某种角色或某种类型的人的一些固定而统一的看法和评价。有的人找对象对职业、阶层、地域有相当严格的甚至顽固要求,对某些职业或阶层的人一概拒之门外,而对另一些职业或阶层的人则举双手欢迎。从心理学上说,这样的人深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狡猾和灵活,大学生比较自信、高傲和浪漫等,都属于社会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带着这些刻板印象行事,特别是人们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它的影响。社会刻板印象实际上成了认知者的有色眼镜,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们的认知兴趣、情绪、态度和评价。为了摆脱这些刻板印象,人们必须深入生活实际去了解、观察、发现对方的特点,从实际交往中去感受、体会对方的思想情感,切忌以某种旧模式来度量人。

(三)传统心理(www.daowen.com)

即男方一定要比女方强,这种心理是夫权社会的思想残余。现在有许多素质较好的女青年,有理想、有事业心,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这说明几千年社会历史形成的妇女是弱者的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但是在摆脱传统观念的同时,她们的心理仍旧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旧观念的束缚,要求男方的学历或职业地位要比自己高;对男子来说,传统心理表现在不愿意配偶比自己强,在事业上,妻子不要太强,要安于做贤妻良母,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显然,这是丈夫并没有把配偶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实体。

(四)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作用,在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中,它是指某人的某种整体印象或某些具体的感受影响到对他的认知评价,也就是以偏概全,见其一点,不及其余。它起源于感知中“中心性质”的扩张化。择偶作为一种特殊的选择认知最容易发生晕轮效应,被选择者的某些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往往成为中心性质而发生扩张,以至于有的人仅凭某一方面决定一个理想对象。有的男子特别注重姑娘的身材与长相,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很可能会认为她还有其他更可爱的优点:性情温柔、本性善良、修养不错等。因而就会毫不迟疑地爱上她,同样,一些“才子”也成为女性进攻的对象。相反,一些才智一般但思想品德高尚、上进心强、工作积极的人则处于择偶过程的劣势。

(五)从众心理

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常常会受周围人们的影响。交了一个异性朋友,如果周围的人对之啧啧称赞,自己就会越想越美;如果周围有些人说对方不理想,自己也会产生“不理想”的心理了。在热恋中的青年人听听别人的意见,也有助于头脑冷静,但是如果随风摇摆,丧失自己的主见,就不好了。一方面,固然是旁观者清;另一方面,旁观者也毕竟没有当事人切身体会。所以,对众人的意见要作分析。如果随波逐流,不能坚决地爱自己所爱,那么本来应该是十分美满的婚姻就可能被闲言碎语所断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