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在于心得,在于自己用心去领会它的妙处。
心领神会了,也就得到它的奥秘了。
道可得而不可求,要得道于心。
孔子与老子生于同时,据说孔子很敬重老子。曾专程去拜会老子,请老子给他讲道。
老子对孔子说:你想学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你先得去除杂念,洗涤身心,清静精神,心意专诚,只有这样,你才能领会道。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得道在于心得,在于自己用心去领会它的妙处。心领神会了,也就得到它的奥秘了。
老子讲的道,自然是老庄之道而非孔孟之道,老庄讲道在悟而不在学,这我们都知道。
但是,老庄之道在悟,在心领神会,孔孟之道也在悟,也在得道于心。(www.daowen.com)
从人的修养看,得道立德本就不是为了给自己弄一套外装,而是人的自我完善所必须。只有让那所探求的对象化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它才能真正成为修养我们的心性的源泉。
从人的处事看,即使最一般的理事成事之道,也当有心领神会,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方能真有所得,所得才是精髓。无心领神会,也可能有所得,但所得只能是皮毛。
皮毛之技不足以成事,有时甚至会坏事,以至害道。
魏国的相国白圭,学过治水之法。有一次他向孟子炫耀:我很懂治水,我的方法恐怕要胜过大禹哩。
孟子听了大不以为然,冷笑着说:算了吧,你那难道叫治水吗?大禹治水,是顺乎水的本性而想出的办法,把水引入河道,放流于四海,彻底免除水患。而你做的不过是修堤补漏,保全自己,以邻为壑,加害于人罢了。你这治水之法,为仁人所不齿。你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以邻为壑,损人利己,自然是无道。
所以,孟子还说:君子以正确的方法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求他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这样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得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