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道德经》与为人处世: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与为人处世: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人生智慧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也是为人的根本。“道”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治国、齐家、修身、求学、养生莫不有道,它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法。“德”则指虽然渗入了人为因素,却又返回到自然的状态。老子所说的“道德”同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说的“道德”不同,孔子的道德强调人们行为的伦理因素。仁义是孔孟道德的主要内容,所以儒家把“道德仁义”并称。现在我们也以“自然无为”为中心,梳理归纳一下老子所倡导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与为人处世: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人生智慧

“道”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也是为人的根本。

老子的道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界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事万物又无不显出“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祸福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道”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治国、齐家、修身、求学养生莫不有道,它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法。

可见,“道”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也是为人的根本。

《老子》这本书又称为《道德经》,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称为“道经”,下篇(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称为“德经”。当“道”落实到现实生活的层面时便是“德”,“德”是道之用,也是道的显现。“道”是指没有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德”则指虽然渗入了人为因素,却又返回到自然的状态。老子所说的“道德”同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说的“道德”不同,孔子的道德强调人们行为的伦理因素。仁义是孔孟道德的主要内容,所以儒家把“道德仁义”并称。老子反对儒家的“道德”说,认为:失去‘道’而后才有‘德’,失去‘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义而后才有礼(《老子》三十八章)。仁义这些东西是人为,是对道的破坏。老子的“道”是万物的本源或因素,“德”是事物从它的“母”那儿得到的特性,老子说:‘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老子》五十一章)。万物由道而生,由德而长,道与德是万物发生和发展的根据。老子道德的根本特性就是“自然”。他的“道”以“自然”为法则(《老子》二十五章)。(www.daowen.com)

“自然”,是老子“道”的特性,也是他倡导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无为”是“自然”的延伸,一切人为东西都不自然,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为人处世也应该顺应自然,办任何事情都不可凭主观欲望胡作非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的致虚、贵柔、守静、不争、取活等思想,都是围绕“自然无为”展开的。

现在我们也以“自然无为”为中心,梳理归纳一下老子所倡导的人生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