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适应市场,推销自己:《道德经》中的处世智慧

适应市场,推销自己:《道德经》中的处世智慧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性培养,我们都不是为了获得自我,占有自我和实践自我,唯一的目的是适应市场讨好他人,以便将来推销自己时更有资本更为抢手。首先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体验为商品。什么样的个性畅销就把自己装扮成什么科的个性。人们尽量使自己“灵活”和“有弹性”。最近一个十分时髦的口号:“学会推销自己。”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商品,其次又得把自己当作推销商,自己既是自己的商人又是被自己推销的商品,自己推销自己。

适应市场,推销自己:《道德经》中的处世智慧

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性培养,我们都不是为了获得自我,占有自我和实践自我,唯一的目的是适应市场讨好他人,以便将来推销自己时更有资本更为抢手。

随着“鞋帽市场”、“粮食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的兴起,我们现在也有了“劳务市场”、“人才市场”。人就像鞋帽、粮食、麻油一样,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人在人才市场上的情形与鞋帽在鞋帽市场上的情形没有什么两样,人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

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首先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体验为商品。已经感觉和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而只能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现在主要是看他(她)在人才市场上是不是“抢手货”,在市场上好不好“卖”,有没有公司争着要他(她)。至于他(她)的情感是否丰富,有没有健全的人格、有没有道德水准,是不是忠厚老实(“忠厚老实”对于有些工作来说是一种必须改掉的缺点),都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主要是你能不能为公司赚钱。

这决定了我们对职业的选择。现在从小学时起,家长就想办法把孩子培养成摇钱树。孩子上专科和大学选择专业时,也不是选那些自己最喜爱的事业,甚至绝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没有自己的特别爱好,他们关心的是现在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对社会有用,但不能为自己赚钱的专业无人问津,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找不到第一志愿的报考者。文科通常被认为是智力低下者的选择,文科中也只是能赚钱的经济学才走俏。总之,现代人对职业的选择没有自我的主动,而且无所谓选择,只是被动地随着市场变动,人才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大家都去学什么专业,很少人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个性选择专业,而是什么专业吃香就去学什么。

现代人也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个性,任何属于个人的东西都是“不合群”的污点,喜欢沉思和独处被看成是孤僻内向,执着可能被视为缺乏灵活性,心情忧伤沉重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否则被视为个性忧郁。就像商店要把门面装潢得富丽堂皇吸引顾客一样,每个人都得把自己“装潢”得富有吸引力。人们按流行的标准装得“开朗”、“乐观”、“诚实”、“进取”、“灵活”……什么样的个性畅销就把自己装扮成什么科的个性。我们常称赞一个男性说:“他是个标准的男子汉!”称赞女性也是用“标准的东方女性”,“典型的现代女郎”等。人就像机器零件一样,必须符合“标准”才受人欢迎。现在谁也不敢保持独立的自我,不可能确定自己人格的支点和稳定的本质特征,因为大家必须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要球,必须不断改变自我。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精神的愉快和幸福,而是关心自己的“销路”,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谈保持自我呢?人们尽量使自己“灵活”和“有弹性”。“你愿意我怎样便怎样,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们没有真正的自我。(www.daowen.com)

最近一个十分时髦的口号:“学会推销自己。”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商品,其次又得把自己当作推销商,自己既是自己的商人又是被自己推销的商品,自己推销自己。

因而,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有更高的“使用价值”,提高自己的生存价值与工人提高产品质量,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都是透过提高“使用价值”以便将来在市场赢得较好的“价格”。我们今天培养“自己”的个性更讨人喜欢。严格说来,现在我们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些自认为是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社会期望的个性,自认为是自己的那些人格,实际上只是社会人格。

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性培养,我们都不是为了获得自我,占有自我和实现自我,唯一的目的是适应市场、讨好他人,以便将来自己推销自己时更有资本,更为抢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