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古文名篇很重要,可就是觉得有点难懂。”
“文言文读起来很美,可就是说不清到底美在哪里。”
“古文吗,平时感觉挺好的,可一遇到考试就犯难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相同或类似的感受呢?其实有这种感受很正常,人非生而知之者,初学文言文的时候,谁没有困难、疑惑呢?
然而文言文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但“想说爱你不容易”吗?
笔者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当然,即便到现在,也不敢说读文言文就没问题了),后来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在数十年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苦与乐深有体会,对初学者“爱恨交织”的心情也感受真切。借此机会,跟朋友们简单聊一聊学习、欣赏文言文的一些心得、方法。
我们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唯一连续数千年沿用至今的语言。数千年来,汉语的演变也是非常巨大而复杂的。一般来说,语言都有“文白(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文言”是与“白话”相对而言的。“文言”是指以我国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提炼和美化而形成的一种简练精致的书面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起初,文言与白话差别并不大,但由于口语(白话)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并逐渐演变发展为现代汉语;而书面语则变化少而缓慢,几乎“原地踏步”,越来越定型,历经千年基本还是“当初的模样”,如此一来,书面语跟口语的距离越拉越大,文言就成了完全不同于口语的另一种语言(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由于自身简洁典雅的优点,加上历朝历代官方的大力提倡和文人的推崇与广泛使用,文言一直作为正式书面语而居于正宗的统治地位,所以古代几乎所有正式的、重要的诗歌、文章、著作都是用文言写成的——这也是文言文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之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感到困难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哪怕是清朝人,甚至是现代作家如鲁迅等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实用的基本还是两千多年前的语言体系。哈哈,有意思吧!
那么怎样学好文言文呢?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克服两种错误心态。一是畏难抵触、退缩逃避。担心自己学不好,先自己吓自己,结果还没上场,就败下阵来。文言(古汉语)无非是一种语言,何况就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用着同样的汉字,一脉相承,总不会比学外语还难吧!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其实秦汉以后的人们,也跟现在的我们一样,也是要学习“古代汉语”的,因为文言也并非他们与生俱来的日常语言。所以应该怀着一种自豪感、好奇心,充满自信地学好祖先的语言,读好先贤的佳作;往大里说,我们还肩负着传承、弘扬古代优秀文化的使命和重任呢,责无旁贷,舍我其谁!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的同学努力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觉得长进不大,效果不明显,考试成绩也没什么提高,就心急焦虑,甚至灰心丧气。须知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不可幻想短时突击就立竿见影,突飞猛进,文言文学习更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潜移默化。
其次要有整体意识。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也就有一定的中心、主旨,所有的遣词造句、技巧运用等最终都是为此服务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首先在字词句的理解方面,还是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去推断、理解其含义;也就是说,哪怕遇到个别字词句方面的“拦路虎”,也不用惊慌,可以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致推断其含义或用法。其次,关于一些写作技巧、艺术手法的运用也是一样。许多同学常常为此苦恼,觉得云遮雾罩,难以捉摸,就是因为虽然了解了许多方法、概念,但往往“一叶障目”,只注意到某个方面、细节,却忽略了它与一句、一段、一篇之间的联系,因而分不清主次轻重,抓不住要害。第三,在思想内容方面,也要有整体观念,比如,对于语句、段落,要注意分析与篇章之间的关系;出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也要关注各自在全文中的作用,等等。还有的读者只关注精彩段落、名言警句之类,忽略了与全文的有机联系,甚至把文章割裂开来。比如读《岳阳楼记》,可能只看到精彩的景物描写,而忽视了文章的意图并不在写景;或者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吸引,又忽视了它与前文叙事、写景的关系。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利于准确、完整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另外,任何文章也都是作家在一定的情境中写出的,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因此,还要注意联系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一定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人论世”。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所表现的孤寂、惆怅、清高、淡泊、超然、达观的复杂情感,既与他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当时遭遇打击、被贬黄州密切相关。又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崇尚山水、文学上追求语言华美的风尚,所以出现了许多描写山水的美文,如《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
第三,要注意融汇古今,对接生活。文言文虽说是以“古语写古事”,但是否就与“今语今事”没有关系了呢?显然不是,关系大着呢。特别是那些经典名篇,之所以传诵不衰,就在于它们对于后世的魅力、价值,而永葆鲜活、生机。从语言运用的方面看,虽说“古今言殊”,文言虽然迥异于现代汉语,但毕竟有传承、有遗存,现代汉语以及方言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包括成语、名言等)、句法等,如果能灵活联系,做些对比归纳,既能学得生动活泼,又能提高效率和技能。如“城非不高也”的“城”,古义是墙、城墙的意思,而“万里长城”本义上不就是一道“长墙”吗?“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义是热水,现在不少方言不是还把温泉叫作“温汤”吗?一些地方出产温泉,所以地名至今还叫“灰汤”(在湖南宁乡)、“汤里”(在江西宜春)吗?古代山南水北叫作“阳”,反之叫“阴”,一看中国地名,与此相关的还真不少,如洛阳(位于洛水之北)、华阴(位于华山之北)、江阴(位于长江南岸)、衡阳(位于衡山以南)、浏阳(位于浏阳河北岸),等等。成语、名言就更不用说了,出自课文的就不少,如“教学相长”“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辙乱旗靡”,等等,我们知道了它们的来源、原意,进而探究其用法的变化,还能更准确地运用呢!句法上,如我们常用的“大于、等于”“位于”“生于”等,其实不就是文言的用法吗?另外,从文章的思想情感看,绝大多数也是古今相通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而千年之下,那些传世佳作仍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我们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同时又能结合现实生活,加深理解、领悟,做好吸收借鉴,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这样,我们就能不被古人牵着鼻子走,感到被动枯燥,而是积极主动,感到既有趣,又有用。
接下来谈谈学习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文章是一个综合体,承载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那么,阅读赏析一篇文章,要从哪些角度、方面去把握呢?通常包括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理解字句-疏通文义、领会情感-把握主旨、了解文体-欣赏语言、把握思路-分析技巧、对接生活-评价运用等多个方面,从这些方面入手、深入进去,才能吃通、吃透一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有深度、广度和灵活度地驾驭一篇文章,否则就可能雾里看花,盲人摸象,或者囫囵吞枣,食而不化。为此,学习中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积累,归纳总结。要善做有心人,肯下笨功夫,备好专门的笔记本,在识记的基础上,把遇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梳理归纳,久而久之,就不会感到知识零散、琐碎、繁杂,而是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了。例如,古代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等,表示否定的副词有“不、否、弗、非、无、勿、毋、莫、未、微、匪”等(注意配上例句,如“微”有“微斯人,吾谁与归”)。进而甚至还能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假字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你把遇到的通假字汇总归纳,积累多了,你也许会发现古人“同音通假”的规律,用字也不是随意乱用的。又比如《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的“斗”“蛇”是名词作状语,稍作联系,对照当下,你会发现现代汉语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这种用法的词语,如瓜分、蝉联、囊括、席卷、辐射、鼎立、蚕食鲸吞、土崩瓦解、风起云涌、烟消云散、星罗棋布、狼奔豕突、鱼贯而入、江河日下……这样归类整理一下,是一项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工作。你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小专家”了。
我们前面说到阅读一篇文章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孤立地理解词句段落,其实大而言之,也可以把所有读到的文言文收入视野、纳入一个系统中来,打通篇与篇之间、过去所学与现在所学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古代与现代之间、阅读鉴赏与写作运用之间、语文与历史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居高临下,统筹经营,在字词句、章法技巧、思想内容等诸多方面进行比照,比较异同,总结规律,发现特色,灵活运用,如此一来,那就更是进入融会贯通的高境界了。
二是要注重朗读,涵泳品味。“书声琅琅”是人们对语文学习情景的经典描绘。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诵读是学习语文不可取代的重要方法,古典诗文尤其如此。正因为如此,新编教材也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诵读的篇目,扩大了考试默写的范围。首先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停顿,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出情感气势的起伏跌宕。一首(篇)诗文掌握领会得怎么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其实只要听你朗读一遍心里就有数了(高考、研究生考试都要考看似最简单的断句)。在准确、流利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加强语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为积累运用奠定坚实基础。古诗文语言精练典雅,言简义丰,又注重押韵、对偶,音韵优美,唯有反复诵读,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充分领略到其声韵的和谐,语言的精美;才能因声求气,进入情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领略作品的意趣主旨;才能引发共鸣,触发自我的体验,激发思考探究,获得更多更深的感悟和启迪。
三是要自主学习,慎用教辅。我们读的这些传世名篇,无不是血肉饱满、浑然一体的生命乐章,最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最忌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然而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现象时有所见,加上应考的压力,导致不少人心态浮躁,敷衍应付,把充满生气的学习搞成了枯燥的应试劳动,费时费力,了无生趣,又收效甚微。为了“省时省力”,应付考试,“快速提分”,有的只读只背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有的依赖“全译全解”之类的参考书,没有自己的主动思考;有的把作品大卸八块,切割成一个个所谓知识点,然后加以机械记忆;有的盲目刷题,以大量的练习来代替阅读欣赏原作。总而言之,就是阉割了原作,抛开了文本,背离了教材的初衷,也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实在是颠倒主次,舍本逐末。这样的做法,不但难以正确完整地理解作品,更难以品味到作品丰富的意味,微妙的情思和表情达意的精巧;退一万步说,即使对应试提分也有害无益。也许偶尔碰巧在某次考试中“帮了忙”,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真管用。它无法让你有真收益,也无法让你走得更远,因为这实在是走进了误区,甚至是死胡同。殊不知,原作一篇,角度百变,试题万千,你能应付到几时?刷题刷到何时了?况且大凡正式的大考,语文是几乎不会直接考课内的原文的,考查的是你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许多“临时抱佛脚”的同学,每到语文考试之前想临时突击复习、“抱抱佛脚”却茫然失措、无处着手的原因)。而真正吃透了原作,领会了鉴赏的方法,提升了素养和能力,应考答题的能力自然水涨船高,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万变不离其宗,几道试题当然迎刃而解,不在话下了。所以大家务必要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与使用教辅资料的关系。好的教辅书、参考书不是没有用,也不是不能用,但它只是“辅助”“参考”,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迷信、依赖甚至取代自主学习。
说到这儿,顺便谈一下这本“参考书”吧。可以说,这本书是专门针对读者朋友文言文学习中的困惑而写,也是专门针对当今文言文学习当中的一些弊病而写,目的就在于正本清源,力图恢复文言文学习的本来面目,帮助大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跟大家一起领略原作的丰富内涵,探究、欣赏经典名作之美,帮助大家提升识见,启迪思维,领悟方法,提高鉴赏能力,涵养品性。因此,本书不算是教辅书,也不为应考而著,但如果你能结合原文把它读好用好,你也许会觉得它也有“教辅”的功能、应考的作用,因为它不但帮助你提升了语文素养和能力,也不知不觉帮你搞定了应考那些事儿。
还有个问题,附带说一下。九年级上册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几篇古典小说(长篇节选),有不少人有个误解,以为那也是文言文,或者以为凡是清朝以前的文章都是文言文。开头我们谈到文言与白话的问题,这些小说其实基本上就是用元明清时期的白话(口语,也是现代汉语的雏形)写成的,大家读后也会发现,里面的语言大部分跟今天的口语(即白话)非常接近了。虽然里面有不少文言的成分(我们现在写文章仍然可以适当运用),但本质上属于(古)白话作品,为了避免“名不副实”,所以我们没有收入本书。除了少数文言词句,诸位按照小说的阅读方法,即可领略、把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篇幅,对每一篇原文的赏读没能做到详尽无遗、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但是方法、角度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借鉴,读者诸君可以从不同的赏读文章中看到,并进而自主运用,尝试变换角度,展开新一轮的赏读。另外,限于作者本人的水平和能力,赏读不一定那么精当到位,也不一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切还有待读者诸君的严格检验和不吝指教。
2020.7.12
全国各地中考典型真题汇编(文言文)
【单一文段型(课内或课外)】
1.【2020·北京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重庆市A卷】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又何间焉( ) ②小大之狱( )
③神弗福也( ) ④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做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湖南省常德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C.必先苦其心志 其喜洋洋者矣
D.征于色 天山共色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2分)
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③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4分)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 称:称赞
D.轩然与之并 并: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天津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7分)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rèn):衣襟。③负贩:背货贩卖。④明:证明。⑤说(shuì):劝说,说服。⑥不肖:不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尝:________
②鲍子不以我为怯 怯: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福建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6分)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与】强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具】母具以语之( )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0·四川省内江市A卷】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各题。(13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周亚夫军细柳 三军可夺帅也
B.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D.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以备胡(用来) B.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C.天子且至(将要) D.天子为动(为了)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0·四川省内江市B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吾悉能志之( ) ②不应而还走( )
③李生故寻王生( ) ④王生惊觉,谢曰(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0·湖北省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12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王莽败,更始①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②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③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列传》)
【注释】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他夺取王莽政权,登上帝位。②建节:执持符节。③沮:毁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使者纳之 纳:收下
B.恂勒兵入见使者 勒:率领
C.窃伤计之不详也 伤:担忧
D.国信未宣 宣:宣布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A.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B.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C.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D.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寇恂出身名门望族,起初担任上谷郡功曹时,很受太守的器重。
B.使者拒绝了寇恂提出的发还耿况印绶的请求,指责他威胁自己。
C.寇恂指出使者的行为会毁掉国家信义,将无法再号令其他郡国。
D.经过寇恂的劝说,使者下令召来耿况,以新帝的名义任命了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去国怀乡( )
③宠辱偕忘(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2.【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5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9·重庆市A卷】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佁然不动( )
③俶尔远逝( ) ④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二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
【链接材料】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9·湖南省长沙市】文言文阅读。(12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⑥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⑨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不受令 (辞: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是( ) ②贤( )
③恐(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9·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9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9·天津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7分)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文卷悉烬 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喝使归舍 舍: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9·山东省青岛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12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9·江苏省扬州市】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3分)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为蒲亭长( )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2分)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翻译句子。(6分)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9·北京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www.daowen.com)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课内、课内外、课外)】
1.【2020·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共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浙江省台州市】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4分)
联系课文。(2分)
查阅字典。(2分)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⑥shǔ隶属,属于。
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A.署为府属_____________
B.而兴思不属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少 年 夜 久 不 寐 而 吟 讽 甚 苦 何 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浙江省宁波市】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各题。(16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分)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分)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______________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②_______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4.【2020·山东省滨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17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2分)
谆谆然而告之曰
(5)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②“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贵州省黔东南州】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17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④崔州平,颍川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⑥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节选)
[注释]①陇亩:田地。②《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④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⑤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⑨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躬耕于南阳(介词,在)
B.先主遂诣亮(连词,就)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D.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B.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的出众才能,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
D.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甘肃省武威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17分)
【甲】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ú):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去国怀乡( )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③加筑六丈有奇( )
④皆视旧制有加(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2分)
中 丞 邵 公 命 葺 而 修 之 经 费 未 集 而 容 以考 绩 北 上。
(5)回答问题。(6分)
①从【乙】段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湖南省株洲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短文两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②高峰入云 入:耸入
B.①五色交辉 交: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都
C.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 盖: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9.【2019·福建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不知其旨也( ) ②然后能自反也( )
③诚能如是( ) ④令心意不驰走(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安徽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_______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_______________
③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_________________
④不私于物 私: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则不然 然: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湖北省鄂州市】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一 官 公 服 昂 然 入 自 称 所 至 但 饮 一 杯 水 今 无 愧 鬼 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②咨诹善道( )
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 ④锋棱顿减(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9·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②先主器之______
③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④孤不度德量力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 人 可 就 见 不 可 屈 致 也 将 军 宜 枉 驾 顾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9·四川省南充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 ②缀公卿之后( )
③莫逾自厌( ) ④迨年事蹉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而不得法/濯清涟而不妖
D.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9·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往之女家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或败奔______
③同敞危坐不去________________④适同敞自灵川至______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9·浙江省台州市】文言文阅读(14分)
(一)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二)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①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③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去蒋山亦七里__________________②公适见之____________
③且戒苟以转售__________________④乃复遗吴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