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亚夫军细柳: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

周亚夫军细柳: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发号施令的将军叫周亚夫,吃闭门羹的皇帝叫汉文帝。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绛侯周勃世家》。文章节选部分生动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在这样的严峻时刻,主人公周亚夫出场了。首先,构成强烈对比,侧面衬托突出了周亚夫形象。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三大军营的部署,如果单写周亚夫,势必视野就局限在细柳营中,另外两个大营的情形不得而知,也就无法比较了。

周亚夫军细柳: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

周亚夫军细柳

西汉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nǔ),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nǎ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细柳,好一个柔媚的名字!你也许马上会浮想联翩:柳树成荫,轻风吹拂,柔密的枝条,随风摆动,好有诗情画意!

你可曾想到,这个名字妩媚的地方,却是一座军营?军营中驻扎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支铁军?率军的是一位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敢让皇帝吃闭门羹的铁面将军?

细柳营,这里无关风花雪月,只有军令如山!发号施令的将军叫周亚夫,吃闭门羹的皇帝叫汉文帝

这段故事记载在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是周亚夫的父亲,西汉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封为“绛侯”(“绛”是地名)。虎父无犬子,周亚夫也是西汉名将,后来被封为“条侯”,他的传记附在他父亲的传记之后。文章节选部分生动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秦末汉初,北方的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再次大举进犯汉朝边境,一路烧杀,逼近首都长安城。为了确保首都的安全,汉文帝刘恒部署宗正(执掌皇族事务的高官)刘礼率军驻守东南的霸上,祝兹侯徐厉率军驻守西北的棘门,河内太守条侯周亚夫率军驻守西面的细柳,三路大军从三面拱卫长安。这就是故事的历史背景。

文章开头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三军的驻地。文章只用“大入边”三个字写边境局势,但顿觉战马嘶鸣,铁蹄奔踏,来势汹汹,一派紧张气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样的严峻时刻,主人公周亚夫出场了。作者这样安排,让人在紧张中对主人公充满期待。(www.daowen.com)

重头戏要开始了。大战迫在眉睫,首都岌岌可危,连皇帝也亲自视察部队,督查防务了,那么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呢?何以见得他军法严明呢?

按照一般写法,既然要写主人公周亚夫,文章就应该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展开笔墨,具体描写他如何制订军纪、训令部属,如何部署防务,如何严格操练军队,等等,来体现他的运筹帷幄,军纪严明,军容整肃,严阵以待。可接下来司马迁对此却一字不提,甚至迟迟不见主人公的踪影!他一反常规,让本应早早出场的周亚夫退居后台,迟迟不让他出场,却让汉文帝走上了前台,通过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通过重点描写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情形,以及汉文帝的感受、评价来表现周亚夫治军之严明。司马迁这个写法别出心裁,巧妙高明,比直接写周亚夫如何如何效果要强得多。《史记》不但记录了历史,也是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样处理的好处和作用。

首先,构成强烈对比,侧面衬托突出了周亚夫形象。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三大军营的部署,如果单写周亚夫,势必视野就局限在细柳营中,另外两个大营的情形不得而知,也就无法比较了。现在,“上自劳军”,三大军营一路视察过来,孰优孰劣,汉文帝尽收眼底。然而文章对另外两位将军“接驾”的情形并未多做描写,只用一句话带过:“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皇上驾到,两位将军都大开营门,任由慰劳队伍长驱直入,而且恭恭敬敬地迎送。最高领导人亲自视察,礼仪搞得热烈隆重,全体官兵恭敬迎送,合情合理。两大军营正是如此,一切正常,岂料一到细柳营,就大相径庭,大出意外。至高无上的天子,即将遭遇一场始料未及的尴尬,也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军纪严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精心设立了一个对立面,为接下来的鲜明对比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设下伏笔。作者闲闲地把三位将军一起写进来,原来另两位只是用来做陪衬、做对比的。用地位同等的两将,来对比映衬出周亚夫一人,他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及至劳军结束,一句“群臣皆惊”,说明他们当时都惊呆了,现场都屏住呼吸不敢表露,从而侧面烘托出了周亚夫的有令必行、军法大于天。而文帝则又惊又喜,深有感慨地说:“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称霸上、棘门两军,如同儿戏,不堪一击,与细柳营不啻天壤之别!文帝的话再次以霸上、棘门做对比陪衬,表达了对周亚夫的高度赞赏;同时又照应了前文,思路严谨。

其次,使得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试想,作者要是先正面直接写周亚夫如何军法严明,严令部下说“即使皇帝来了也要遵守军纪”之类,那就等于完全“剧透”了,接下来也就平淡无奇了。司马迁的高明就在于有意让文帝和读者都处于一种“未知状态”,从而造成皇帝与将军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遇到一连串的始料未及的“意外”,从而让一次普通的劳军,变得奇事频出、意外迭起、变化莫测,让周亚夫严明的军纪、刚正不阿的性格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而情节也曲折多变,扣人心弦

于是一路畅通无阻的皇帝车驾一到细柳营就遇到第一个意外:不但没有欢迎的队伍,还被全副武装的军士挡在了门外。接着先锋传呼天子将至,满以为马上会军门大开,谁知第二个意外来了:“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不一会儿,文帝也到达军营前,第三个意外甚至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无人理会。第四个意外:文帝派人手持符节诏示周亚夫,这下大门是打开了,但周亚夫还是没有露面,更没有赶来接驾。好不容易进了大门,大队车马正要起步奔驰,第五个意外随即而至:“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直到文帝进入军营里面,周亚夫才终于出场,面见圣上,可第六个令人意外、惊讶的事情又发生了:“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不跪拜谢恩,只是持刀作揖,行了个军礼。一个个意外、惊奇,让人惊心动魄,悬疑叠生,但随即又让人称奇赞叹,拍案叫绝。赞叹周亚夫军法之严明、个性之刚正,简直无以复加,居然敢让皇帝吃闭门羹,居然要皇帝听从自己的号令。而这一切,在周亚夫看来却再正常不过,只是忠于职守、照章办事罢了,只是军中常态罢了。又不得不赞叹司马迁构思之奇,写得如此波澜起伏,把周亚夫的个性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这种写法还一箭双雕,同时还刻画出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他听从军中号令,“按辔徐行”,他不但不责怪周亚夫“狂妄无礼”,反而为这位将军的威严整肃而“改容式车”,表示敬意,并由衷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不愧为一代贤明之君。

一场惊心的劳军之旅,却让文帝找到了一名放心满意的大将。有这样的真将军,匈奴何惧?文帝不久便授予周亚夫中尉的官职。后来文帝临终前,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果然,后来他统帅汉军,一举平定“七国之乱”,拯救了汉室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