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赏读共赏

《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赏读共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封信文辞精美,写景如画,读后如亲临其境,历来脍炙人口,它就是《与朱元思书》。于是他才告诉你,这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及其特点,并极力赞美是“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的激赏之情,也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而在思路行文上,“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又总领下文。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而位于浙江富阳、桐庐境内的部分,景色特别优美,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山水佳美著称。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倾心描摹富春山水的巨型画卷。历代记游赞美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南朝时则有一位文人吴均在此流连忘返,陶醉之余,兴致勃勃地给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要与朋友共赏美景、分享山水之乐。这封信文辞精美,写景如画,读后如亲临其境,历来脍炙人口,它就是《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善于描写山水景物,文辞清秀脱俗。如《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他生活的时代,文学追求一种形式美,流行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辞藻华丽。因此,他这封信与《答谢中书书》一样,虽然都是书信,却以骈文形式写成。优美的语言形式,配上优美的景致,更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文章篇幅短小,全部写景,因此从题材内容看,它又属于游记。而作者就像一位导游,用文采飞扬的语言,让他的友人以及所有读者仿佛跟随他一起轻舟荡漾,听着他动人的描绘,尽情欣赏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文章一开头就很有特色。一般说来,游记先要介绍游览的景点,但是作者却先按下不表,而是一开始就把人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大美境界之中,一下把人深深吸引。你看,江面风平浪静,烟消云散,两岸青山相对,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置身其中怎不令人神清气爽?然后作者才交代,原来这是在江上漂流,仰观远眺的总体感受。天朗气清,山高水长,顺流漂荡,是多么无拘无束、轻松惬意啊。作者毫无牵挂,全身心陶醉其间,享受着回归自然的放松与自由,洋溢着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十六个字,景中有境,景中见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www.daowen.com)

作者这样写,自然又激起人们的好奇,急切想知道这是哪里。于是他才告诉你,这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及其特点,并极力赞美是“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的激赏之情,也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而在思路行文上,“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又总领下文。

第二段紧承上文,分写“异水”。水之“异”,首先在于其静态美。水深千尺,却透明见底,江水又深又清,故而晶莹澄澈而带青蓝,故称“缥碧”。这是正面直接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侧面写水清。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给山水增添了无限情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像奔腾的猛兽。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江水流速之快、浪头之大,写出急湍猛浪一泻千里的动态美。顺流而下,江上有静水流深,又有激流险滩,前者清秀柔美,让人轻松愉快,后者雄伟壮美,让人惊心动魄。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感受新鲜。

第三段分写“奇山”。水流大、水质清,必定高山多、植被好。果然,仰望两岸,山峰耸立,密林深绿,让人心生寒意。山本是静止不动的,可是舟行水上,或随波荡漾,或激流直下,层层叠叠的山峦又仿佛是动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刚从两旁退去,前面又不断地扑入视野。作者这里抓住这种奇妙的感觉,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肃穆的高山写活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座座山峰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各不相让,互相称雄比高,一个个争着极力向上伸展,仿佛要直上青天,于是形成了千百座连绵不断的险峰,夹江对峙;而一江碧水嵌在峡谷之中,愈显幽深秀丽。青山无语,却显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与强大活力。作者始终不忘是在“从流飘荡”,感受真切而新奇。

青山无语却一点也不寂寞。你看,峭壁峥嵘,时有流泉跌落山崖,飞花溅玉,水声清越;森林茂密,珍禽好鸟栖息其间,呼朋引伴,宛转动听;一路蝉鸣不断,两岸猿啼不止。美景目不暇接,好音耳不暇闻,在空山幽谷之中,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作者视线由山峰下移到山间,景物由宏大连绵转而为轻灵活泼,感官由视觉转移到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静者博大包容,纳物于怀,动者灵巧相伴,天籁齐鸣,万物和谐相生,各自呈现着生命的精彩,共同构成一个一派天然、纯净恬美、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妙世界

这是一个与凡尘俗世相对立的世界,清新明净,远离尘嚣,置身其中,自然一尘不染,铅华尽洗,躁动不安的心情顿时平静安宁,心灵得到升华而变得高尚,仿佛一下找到人生真谛,人世间功名利禄的争夺、权力地位的角逐,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抒写这样一种超尘脱俗的感受,固然是对眼前美景由衷喜爱、陶醉而情不自禁的赞叹,也侧面衬托了山水佳境的无穷魅力;既写出青山绿水可以抚慰、净化人的心灵的客观作用,也反映了作者志行高洁、情趣高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而作者的这种心理、态度,不同于官场失意者的寄情山水,更多的是一种“性本爱丘山”的人生形式,表现出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乐观潇洒,可亲可敬。

作者描摹山之形、山之声,已尽显山之“奇”,情满于山之感,溢于言表,行文至此,似可曲终,然而作者意犹未尽,绘形绘声之外,还要“绘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满山满谷热闹欢腾,一路伴随,作者耳闻其声,却难见其物;“寒树”深林,尽掩其踪,于是泊舟上岸,探访山间秘境。外面虽然晴光万里,光线明亮,山中却枝叶繁茂,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只偶尔从缝隙中漏下几缕阳光,光影斑驳。人来鸟去,阴凉幽暗,又回复到一片安静的天地之中。这几句描写照应了前文的“皆生寒树”,进一步写出山之奇美。

全文抓住山奇水异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水到山,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发挥联想,调动多种感觉,多层次、多角度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富有立体感、充满生命力的山水长卷,让读者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山川的“天下独绝”之美。朱元思捧读此信,想必怦然心动,油然而生无限向往之情吧。

作为骈文,文中写水声鸟鸣数句尤为工整精巧,如“泠泠作响”与“嘤嘤成韵”,“千转不穷”与“百叫无绝”,但全文骈散结合,疏密相间,既整齐又灵活多变。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手法,准确传神;遣词用字,没有堆砌辞藻,卖弄文采,这使文章语言既精美典雅又清新脱俗,生动自然,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